9月6日餐桌物种日历:黄花菜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1日 来源:网络

黄花菜可是说是中国特有的花卉类蔬菜,这种百合科[注]萱草属的植物也是土生土长的华夏植物,因为有特殊的香味也被称为柠檬萱草。至于说那些在花坛里闹腾的花朵,都是同属的兄弟——萱草。

我们的祖先其实很早就注意到了美丽的黄花菜,在《诗经》中就有关于黄花菜的记载:“焉得谖[xuān]草,言树之背”这里的谖(同萱)草就是我们熟悉的黄花菜了。中国人爱花也爱吃,所以在三国时期魏国嵇康的《养生论》论述中就有:“萱草忘忧,亦为食之”,可以想见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吃这种花朵了。

萱草H。 fulva(不是黄花菜)的花蕾。

吃黄花菜究竟能不能忘忧,这点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现在吃到的黄花菜与两千年前人们吃到黄花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黄花菜的繁殖依赖于分株繁殖,按现在时髦点的说法就是克隆了,用在黄花菜的种植上则叫分兜。少了有性繁殖的重新组合,克隆繁殖让黄花菜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过,因为栽培区域之间很少交流,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很多特别品种,比如“四月花”(早黄花)、“荆叶花”(白花)、“茄子花”、“茶子花”、“猛子花”、“炮筒子花”、“中秋花”等等。开花时间各异,花朵形态也各有特色,不过长长的花冠管和黄色的花瓣是黄花菜不变的特色。

野生的北黄花菜H。 lilioasphodelus,也是仿佛克隆一般。

虽然黄花菜一直都不是大宗蔬菜,但是它们的名气可不小,至少我们总能听到“等得黄花菜都凉了”。这可能是因为,黄花菜出现的时间时值初夏。这个时候春天的嫩苗已经显得不再鲜嫩,夏天的瓜果还没有生长成形。这些鲜嫩的花蕾正好弥补了空当,成为夏初蔬菜中的得力补充。再加上黄花菜本身具有的花香,想让人不爱上都难。

新鲜的和晒干的黄花菜。

黄花菜花瓣中含有罗勒烯、芳樟醇、α-金合欢烯、橙花叔醛等物质,这让黄花菜具有特殊的柠檬香味儿,所以又称柠檬萱草。很可惜,我们吃的黄花菜多是没有香味儿的干制品,那一根根棕黄色的干制品倒更像黄花菜的另一个别名——金针。与制作茄子干豆角干不同,制作黄花菜干,不单单为了保存住这些娇嫩的蔬菜,更重要的是保证我们在餐桌上没有性命之忧。

黄花菜、香菇蒸鸡。

花香下的中毒事件

黄花菜准备了秋水仙素!秋水仙素是很多百合科植物标配化学武器,只要吃下0.1-0.2毫克(相当于100克鲜黄花菜)就会中毒。秋水仙素会刺激我们的消化道,影响我们的中枢神经(特别是呼吸中枢的活动),于是在中毒之后,就会恶心、呕吐、体温降低,如果吃下去太多太急有可能致命(还好,我没有体验过这种感觉)!这还没完,秋水仙素还有一定的肝肾毒性,会影响肝脏和肾脏的功能,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100克鲜黄花菜就会引起中毒,所以,还是吃干的吧。

秋水仙素的霸道之处还在于它的远期效应,那就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阻止染色体的正常分离。一般来说,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就为一分为二做好了准备,这些准备好的细胞中都有双份的DNA,这样就能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新生的细胞。为了公平分配,DNA和组蛋白会聚合成火柴棒模样的染色体,并且聚集在细胞的中部,等到细胞分裂开始,染色体就会被一种叫纺锤丝的结构拉向两端,染色体就能平均分配了。

而秋水仙素就能阻止拉扯染色体的微管的活动,最终导致有些新生细胞里没有染色体,而有些细胞里有双倍的染色体。在大多数情况下,等待这些细胞的命运就是死亡。所以即便是低于急性中毒剂量,长期服用秋水仙素也有很大风险——会引起诸如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降低,局部组织坏死等问题。

正常的细胞有丝分裂,秋水仙素则阻滞了微管的活动。

等等!这句话好像有点问题,如果是已知的毒药,为什么会有长期服用的情况呢?这是因为秋水仙碱也是可以治病的,比如在治疗痛风时就需要用到秋水仙素,但是长期服用秋水仙素会带来更麻烦的问题。所以,从2010年起,美国已经停止使用单一配方的秋水仙素。

花坛里面的黄花菜能不能吃

近年来,我们在花坛里能看到很多黄花菜模样的花卉,它们就是黄花菜同属的兄弟植物萱草了。当然,这些黄花菜的表亲也有类似于黄花菜的味道,不过,它们也含有足够威胁我们健康的秋水仙素,通常要比食用型种类要高得多。另外,作为观赏花草花草,控制虫害是首要目标,所以园丁们喷洒除虫药剂也是常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