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虽然三伏贴对于治疗一些基本疾病的预防有很好的预防复发的作用,并且副作用较少,但是三伏贴并不是万能神药,不是适合所有人。 三伏天2019-07-18 11:21 |
![]() |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一种特色疗法。它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结合经络针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扶持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直接或间接治病、养病的目的。 三伏天2019-07-18 11:10 |
![]() | 一、忌空调直吹夏天在外面回来,一身汗,切忌不要空调直吹。出汗的时候,人的毛孔张开,冷气入体很容易着凉感冒。 |
![]() | 西瓜、绿豆汤不宜冰镇食之夏季的五行属火,“火曰炎上”,即是温暖、上升,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的作用,而五脏归属为心,“心为君主之官”,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
![]() | 中伏天可以吃一些清淡爽口的食物利于身体的消化吸收,不要过多的吃冰冷食物,多吃些止渴利尿的水果,比如西瓜,梨等,另外不要空调直吹,要将空调的扇叶朝上使冷空气自然散开等。 |
![]() |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 |
![]() | 2019年三伏贴之夏至贴:6月21日-7月11日2019年三伏贴之初伏贴: 三伏天2019-07-18 10:49 |
![]() | 初伏热还是中伏热:中伏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 |
![]() | 因为在冬季所受的风寒,由于冬季的阳气不足、不利排寒,寒气便会沉积,必会气血淤阻,这叫“寒凝血滞”。 三伏天2019-07-18 10:44 |
![]() | 为什么"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因为地球自转轴以一定角度倾斜,绕太阳公转时便有了冷热更迭的四季变化。 |
![]() | 三伏贴每次贴几贴最好:遵照医嘱三伏贴并非贴的越久效果越好,时间不要自己延长。 三伏天2019-07-18 10:30 |
![]() | 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也就是说在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也就要开始入伏了。 |
![]() |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初伏,为十日,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伏天的开始。 |
![]() | 每年都有两个中伏吗:不是中伏的时间是在每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前结束。 |
![]() | 2019年二伏是几月几号:7月22日开始到8月10日结束,共20天 三伏天2019-07-18 10:08 |
![]() |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初伏,为十日,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是真正伏天的开始。 |
![]() | 立秋在中伏还是未伏:中伏2019年立秋时间是:8月8日,而中伏时间:7月22日—8月10日,所以立秋在中伏 |
![]() | 闰中伏是不是闰年才有:不是闰中伏的出现与庚日有关,其中庚日是指的夏至之后的庚日 |
![]() | 每年都有闰中伏吗:不是闰中伏的出现与夏至后的庚日有关,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 |
![]() | 一、面条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含有维持神经平衡的必需维生素B1、B2、B3、B8和B9,同时,还有钙、铁、磷、镁、钾和铜等人体必需的物质,因此吃面条能使人长寿,故有“长寿面”之说。 |
![]() | 几年两个中伏:不确定按照我国传统的推算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
![]() | 中伏热还是闰中伏热:中伏热是的,三伏天里,中伏是最最热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