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没有好坏之说,因为每个地方的天气气候都不一样,所以在三伏天的天气也会不一样,具体要看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一下一下的农谚来判断好坏。
一、头伏有雨,伏伏有雨
头伏也就是首伏,其意思是说首伏的第一天下雨,在接下来的每一伏都有可能会下雨,这也印证了农村另外的一句谚语,叫作“三伏天,洼不干”,因为进入三伏天之后气温高,水分蒸发加快,如果不经常下雨,就会导致庄稼的干旱。
进入三伏天之后,能够隔三差五适当下一场雨,对于农作物生长还是很有利的,但是如果雨水下得过大,会容易引发洪涝灾害,因此入伏第一天下雨,也只能预测后期一段时间雨水会增多,告诫农民注意做好相应的防汛工作。
二、头伏漏,干死豆
这句谚语的意思是说,在入伏的首日仅仅下了几滴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出现干旱缺雨的情况,以至于让种植的大豆发生干枯。
这句话看似和上面一句话有些矛盾,其实也就是说入伏当天雨大雨小的关系,“漏”字通常在农村表示偶尔飘几滴雨的意思,也就类似于阴天差不多,入伏首日仅仅“漏”几滴雨的话,那就需要注意日后防旱。
三、雨打伏头,晒死牯牛
头伏下雨也预示着后期将会非常炎热,就连牯牛(公牛)都有可能会被晒死,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也是多数农村谚语俗话中惯用的语法,以此,是为了让大家引起警惕,加强重视。
另外,有关入伏的谚语还有一句,那就是“淋伏头,晒伏尾”,其意思是说在入伏的第一天下雨,淋了“伏头”,到了末伏就有可能会出现干旱少雨的情况。
所以,入伏下雨各有说法,你们说入伏是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