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末伏俗称“秋老虎”。
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为什么定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
北半球在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但这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就好比我们说如日中天时,太阳最高,但却不是一天最热的时候,最热的时候要在午后14时左右。
同样,到了夏至,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北半球才正式启动“烧烤模式”。
为什么中伏20天
因为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中伏是三伏天中的一个时期,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个时期。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