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三伏天人体脏器气血通畅,针灸通过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平衡,是治疗调理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脾胃失调、中风后遗症、腰颈椎病、风湿及类风湿等疾病的最佳时机,而针灸则正是冬病夏治的精髓。
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它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辨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炷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肌肤,以 温通气血。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
三伏天针灸注意事项
一、对于怕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该在三伏季节里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针灸治疗,这是因为针灸治疗是通过调整自身的经络实现健康目的的,老年人本身就身体虚弱,再加上怕热,在针灸时自身的调节能力差,很容易晕针,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怕热的老年患者应在三伏天应休息一段时间,等天气温度适宜之后再进行治疗。上篇文章中提到的手术后针灸治疗的老者,就在休息一段时间之列。在休息期间,患者应该进行适当部位的功能锻炼,这样再进行针灸治疗的时候,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早日出现第三身影。
二、对于冬病夏治的患者,应该鼓励患者连续进行针灸治疗,抓住三伏天这一有利治疗时机,争取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如寒喘病、风湿和类风湿疾病、阴虚体寒、手脚冰凉、微循环受阻的患者,都应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治疗。
三、对于一般患者,在继续进行针灸治疗时,应该注意针灸治疗环境的温度,因为针灸怕受风寒。因此治疗环境的温度不能太低,空调温度控制要适当,一般室内和室外的温差保持在三度左右,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安静放松,这样有利于经络通畅。同时告诉患者回家之后注意事项,适当调整家中空调温度,开冰箱时不要着凉,电风扇不能直接吹着患处等等。这样,就能够在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过程中,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晋公网安备140802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