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七夕节 
七夕节诗词(清代)韩庄闸舟中七夕
韩庄闸舟中七夕作者:姚燮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6:23
七夕节诗词(明代)七夕二首·其一
七夕二首·其一作者:德容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6:19
七夕节诗词大全(元代)
沉醉东风·七夕作者:卢挚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6:12
七夕节诗词大全(宋代)下
凤栖梧·甲辰七夕作者:吴文英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5:57
七夕节诗词大全(宋代)中
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作者:晏几道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5:44
七夕节诗词大全(宋代)上
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5:29
七夕节诗词大全(唐代)下
壬申七夕作者:李商隐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珮,日薄不嫣花。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5:20
七夕节诗词大全(唐代)上
秋夕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5:06
七夕节诗词(南北朝)七夕穿针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4:58
七夕节诗词(两汉)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4:50
七夕节吃饺子的习俗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4:33
七夕节吃蜜的习俗
《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4:29
七夕节吃面条的习俗
这一天有吃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4:22
七夕节吃巧果的习俗
七夕吃巧果的习俗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2:01
七夕节吃五子的习俗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1:58
七夕节吃花瓜的习俗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1:54
七夕节习俗: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1:27
七夕节习俗: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1:25
七夕节习俗: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1:08
七夕节习俗:兰夜斗巧
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1:01
七夕节习俗: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0:56
七夕节习俗: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七夕节七夕节2016-06-28 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