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 |
 |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节祭祖活动往往在郊外进行,人们把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结合起来,即追思先人,又健康身心,于是踏青成为清明节的习俗之一。 |
 |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 |
 | 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 |
 | 1吃鸡蛋2吃馓子3吃麻花4吃驴打滚吃鸡蛋清明吃鸡蛋和小葱,据说是取其清白之意,即要清清白白地做人。 |
 | 潮汕清明节吃什么食物:薄饼和朴籽粿清明食薄饼在潮汕很盛行,几乎每家每户都不例外。 |
 | 1青团子2焐熟藕3清明螺4酒酿饼5白印糕青团子青团子、焐熟藕是苏州清明的节令食品,它正是古老的寒食习俗的文化孑遗。 |
 | 1青团2艾饺3焐熟藕4清明果5京江齐1、青团江南的“麦浆草”,清明而生,过则难觅,也因此,用麦浆草做成的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 |
 | 1、欢喜团欢喜团也叫糖油果子欢喜团四川成都一带清明节有以糯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 |
 | 1五色糯米饭2烤乳猪3甜酒发糕4清明螺5粉蒸肉6白切鹅7艾叶糍粑 |
 | 1荞菜2烤乳猪3艾叶做粄4粽子5食薄饼6敛糕广州:清明荞菜不可少 |
 | 传说故事一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
 | 鸡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生育与生命的象征。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 |
 | 吃鸡蛋是源于古代的上祀节。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
 | 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 |
 | 清明节吃鸡蛋有健康、好运的寓意,人们在清明节时会在鸡蛋上涂满颜色,并认为这时吃鸡蛋可以让自己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身体康健、好运不止。 |
 | 1、文明快捷在网络上,献上一束康乃馨、玫瑰或是饰有满天星的花环,留下一段感言——所有这些没有呛人的烟雾,没有振耳的声响,有的却是催人泪下的音乐和感人肺腑的留言。 |
 | 1、漫见新柳娇眼垂,疑君逸影踏风归。2、清明时节雨纷纷,思念亲友情谊真; |
 | 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每年4月5日前后,每年的时间不固定。 |
 | 清明节是公历4月5日左右。 |
 | 清明节扫墓或许是我们和死者之间仅有的连接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们。 |
 | 清明节没有固定的农历日期,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