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 | 对于出现来历不同年代甚至会有不同的说法,但是一个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观点就是除夕这一天,“夕”指的是在传说高中那种头上长着角的怪兽,并且它非常凶猛,经常会吞食家里的牲畜,甚至会伤害人的性命,而在过去村子里的人们每当这种凶兽来袭击的时候,总是需要携家带口逃向深山,而在有一年除夕的这一天,这个村子里的人们正准备往山上避难,这时从村外来了一个小孩,并且小孩长相非常可爱漂亮,而这个小朋友在村子里问大家为何会如此惊慌,一个老婆婆就回答他,那个凶兽又来捣乱了,这个小朋友就告诉这个婆婆,她的名字叫做年,并且它可以帮助他们吃住这个凶猛的怪物,只要让他在村民的家中呆上一晚上,这种怪兽肯定就会被他撵走了。 |
![]() |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
![]() |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
![]() | 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都是指同一天。 |
![]() | 年夜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 除夕2020-01-20 11:45 |
![]() | “除夕”就是每一年的岁除之夜,每年的最后一天和每年的第一天新年相连,也意味着旧岁到此夕而除了,因此而得名,除夕也被称为大年三十,又叫大年夜,但是不管怎么叫它都是每年的最后一天。 |
![]() | 除夕,又称大年夜。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
![]() | 农历2019年除夕是2020年1月24日,农历腊月三十,星期五 |
![]() | 压岁钱的由来压岁钱最早出现于唐代宫廷中。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内廷妃嫔,每于春时,各于禁中结伴三人至五人掷钱为戏。 |
![]() | 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
![]() | 从广义的春节包括过年和除夕;过年和大年三十还有除夕都是同一天,除夕特指大年三十的晚上,也就是大年夜。 |
![]() | 古人过年,习俗众多,年味浓厚在这期间有很多娱乐活动,如投壶、高跷、木偶戏、陀螺、杂技、听戏等。 |
![]() | "中国年"的特殊文化符号贴春联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除夕2020-01-16 14:42 |
![]() | 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 |
![]() | 天文专家发出消息称,推测大年三十会在2022年“缺席”一年,2023年开始恢复正常。 除夕2020-01-16 14:24 |
![]() | 关于"年" |
![]() | 守岁又称熬年、熬夜、照虚年。守岁的习俗最早在西晋就有记载,晋朝周处《风土记》:“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餽问,谓之餽岁; |
![]() | 盘点全国各地除夕年夜饭北京豆酱儿+芥末堆儿广东发菜蚝豉汤福州太平燕 |
![]() |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
![]() | 除夕的由来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位相连。 |
![]() |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