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中元节 > 正文

古人是怎么过七月半的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8日 来源:网络

道教的中元节起源于东汉,道教理论中,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故在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均要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普渡四方孤魂。

而佛教的盂兰节则来源于印度,其典故来自于《盂兰盆经》佛陀座下十大弟子目揵连尊者救母厄的故事,说是目揵连的母亲因为后五百世的悭贪,死后堕落于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揵连尊者虽号称佛陀十大弟子神通第一,但仍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陀,佛陀示意于七月十五日集十方众僧之力为其母超度,解救其母亲,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

在七月十五日那天,是佛教的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所谓自恣就是自己检点,如发觉自己有过失,应对人露忏悔:如任何人犯过,亦应对僧众忏悔。当日一切圣圣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

根据经中佛所示,如果能在七月十五这日功德、胜会中供佛僧大布施,可令现世父母、六亲眷属,能脱离三涂,衣食丰足。乃至七世父母都能脱离饿鬼之苦,生于人天中,福乐无极。如父母在,更能福乐百年、长寿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所以身为佛子,为修孝道,应常念及过去仍未解脱之先祖父母,于盂兰超幽法会中供养上师大德,燃灯供佛作大功德,以报父母之恩乃利乐解脱十方孤魂饿鬼众生。

自宋元,中国两大宗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这时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清潘荣陞在《帝京岁时纪胜》记着:“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数以千计。”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至今的七月十五,各地都在保持着过鬼节,纪念逝世亲人的传统。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