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餐桌物种日历:龙眼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来源:网络

在记忆中,桂圆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土褐色、皱巴巴的外壳中,包裹着的一团红黑色泥样不明物。果肉干瘪、核大,想用牙齿刮下一点果肉,却又常常连果核一起咬破。所以除了味道尚甜外,桂圆基本没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

在过去,北方能见到的,大抵只有这样的形态。

再后来,随着南北物流逐渐发达,我才在超市中看到桂圆那一把把成束扎起的“本体”——表皮并非土褐色,而是更为鲜亮的土黄色,里面也并非是红黑色的一团,而是柔美多汁、半透明的果肉——总体观感要比桂圆干好多了。唯一不变的是那枚红黑色的核。除了看到真身之外,还知道了它另一个更显赫的名字——龙眼(Dimocarpus longan)。

市场上的龙眼。

这并不是少见多怪,毕竟在20多年前,龙眼这种水果,要从闽粤之地颠簸到大西北,还是颇为不易的。和荔枝一样,龙眼也是南国佳果,名气并不输于荔枝。但它们在离开枝头后,都会经历一个迅速的褐化和劣变过程,只不过龙眼品质恶化的速度没有荔枝那么快而已。因此,人们通过水煮、日晒,让龙眼变成桂圆干,以使这甜美滋味多保留些时日。多亏目前储存、空运发达,新鲜龙眼才能在24小时内就从产地发往任何一个稍大的城市,让人们品尝到那新鲜甘甜的果肉,而非仅有桂圆干来供人遐想。

硕果累累的龙眼树。

龙眼和荔枝,自古以来就是一对水果界的CP,无论是外形、口感、滋味甚至是命名,都有八九分的相似。正如同荔枝的属名是荔枝的音译(Litchi),龙眼的种加词longan,本身也是龙眼在闽粤一带方言的音译,这足以证明它们在我国悠久的种植历史。宋代著名美(dà)食(chī)家(huò)苏轼在《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第一句也明确写道:“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而这点也被现代植物学所证实。龙眼,属于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如果翻翻无患子科的分属检索表就会看到,荔枝就是紧贴着龙眼属的荔枝属,足见二者形态关系之近。

龙眼和荔枝。

每年春夏之交,是龙眼开花的季节。相比于果实,龙眼的花就显得十分不起眼了,5片小小的、白色的花瓣中间,是8枚伸出的雄蕊。众多小花组成的花序倒是更为抢眼。开花之时,蜜腺散发的芬芳,会吸引大量蜜蜂前来。当地的蜂农也不会错过这一时节,毕竟龙眼蜜也是花蜜中的抢手货。而在蜜蜂辛勤工作的同时,一种顶着大鼻子的昆虫也在暗中悄悄地吸食龙眼树的汁液。由于经常出现在龙眼树上,这种名为长鼻蜡蝉的相貌古怪的昆虫,也得了一个诨名——龙眼鸡。

龙眼鸡。

花落之后,龙眼树就结出了一串串的果实。如果仔细观察龙眼就会发现,那看似光滑的果皮,其实上面也有小小的隆起和沟壑,只不过没有荔枝那么明显罢了。不过,一些龙眼的品种会带有明显得沟壑和隆起,样子上就颇似变色的荔枝了。

果皮有突起的龙眼品种。

从龙眼种子的形态也能看出它和荔枝剪不断的关系。和荔枝一样,龙眼也具有一个紫红色种皮的种子,在一端具有棕色的大块种脐,里面也同样是富含淀粉的子叶及胚。如果硬要谈区别的话,那就是荔枝的种子大多呈椭球形,而龙眼的种子更短,更接近于球形。如果剖开龙眼,白色的果肉配上圆圆的紫黑色种子,倒是颇似一颗眼球。在闽粤土话中,龙眼还有“羊眼果”“牛眼”的俗称,大抵都是从其形态而来。但后两者的俗气自然配不上龙眼的盛名,也远不如“龙眼”霸气,所以还是龙眼一名流传最广了。由于龙眼的形和名,让一些人想当然地以为吃龙眼能够治疗眼疾,这自然是然并卵了。

龙眼果实,还是很像眼睛的。

当然,撇开功效不谈,龙眼那晶莹洁白的果肉还是十分诱人的。与荔枝的果肉来源一样,这白色的果肉并非是果皮或种皮,而是由胚囊时期的珠柄等组织发育而来的假种皮。

相比于荔枝假种皮的细腻软嫩,龙眼的假种皮口感则更加紧实脆嫩。剥荔枝时稍有不慎就会碰破假种皮柔嫩的表皮,弄得满手甜汁液,在剥龙眼之时则不必为此纠结,只消轻轻一捏,龙眼的果皮就会沿着一条看不见的缝隙裂开,得到一颗完整的果肉。

而那甜蜜的滋味,就来源于假种皮中累积的大量糖分,尤其是果糖。然而大量果糖的摄入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糖代谢,这也是为何龙眼吃多会产生牙齿肿痛等所谓“上火”状况的原因。

龙眼的果肉实际上是假种皮,和种皮彼此分离,容易剥离。

除了作为水果鲜食之外,龙眼的甜味也让它成为了烹制诸多美食的材料。干制后的龙眼肉,就是最为常用的食材。在各种甜品中,龙眼肉算得上是一位大咖。在现熬的甜粥中加入一把龙眼肉,龙眼的甘甜立即扩散在粥中,而龙眼肉同时带来软糯的触感,更进一步提升了入口的润滑。在布丁中加入龙眼肉,同样能达到增甜增润的作用。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一罐罐的“桂圆莲子八宝粥”,更是熬夜或长途旅行的人们必备的点饥佳品。

红豆薏米桂圆粥。

此外,龙眼同样能和“咸党”菜肴相搭配,出其不意地丰富菜肴的味道。两广地区以煲汤出名,无论是肉汤、骨汤,在煲制靓汤时投入一些龙眼肉,甜味和咸味相互交融,能够大大增加汤品的鲜美之感。

桂圆红枣乌鸡汤。

当然,如果我们充分发动美食的灵(nǎo 感(dòng),只要需要甜味的地方,都能用龙眼来做调味,构成滋味层次丰富的混搭。比起直接加糖来说,龙眼更能调动起人们的味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