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餐桌物种日历:毛头鬼伞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2日 来源:网络

鸡腿菇是一种充满矛盾的食物。作为商品名,“鸡腿菇”三个字给人的印象是味道鲜美、肉质紧实;而它的中文正式名“毛头鬼伞”则不免令人心生畏惧。另一方面,登上餐桌的鸡腿菇是洁白肥嫩的幼体,但它老了的样子绝对让你胃口全无——它的菌盖成熟以后会变成黑色的液体滴落,并以这种方式传播孢子,看上去非常的邪恶。

先吃我一记精神攻击。

我以前写过一篇《辨别毒蘑菇,民间传说不可信》,提到了一些靠外形辨别毒蘑菇的不靠谱方法。如果照那些标准,鸡腿菇肯定会被当做危险生物。比如说“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野生的鸡腿菇就经常长在垃圾堆、腐木甚至粪便上,早期的人工栽培技术也曾经用马粪来做培养基。又比如“毒蘑菇往往有鳞片、粘液,菌杆上有菌托和菌环”,鸡腿菇有菌环,菌盖上覆盖着一层毛状的鳞片,这正是“毛头鬼伞”以及拉丁名种加词comatus(多毛的)的由来。在英语国家,人们由这种形象联想到法庭上律师戴的小羊皮假发,于是它有了lawyer’s wig的别称。另外,由于菌盖会液化成黑色液体,人们也把它称为Shaggy ink cap。这样说来,最早发现鸡腿菇能吃的人一定是个大无畏的吃货。

不过讲真,它们年轻的时候毛茸茸的,看上去还挺可爱。

其实鸡腿菇的适宜生境很广泛,除了阴暗潮湿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在草地、路旁、抛荒的农田。下图中是昌平某处农家小院菜地里的鸡腿菇,长得非常壮硕。只要条件适宜,鸡腿菇的菌丝体能在土壤里存活很长时间,很难除去。

这菜地的主人正在为之发愁——他们并不敢吃这种看上去十分邪恶的蘑菇。

鸡腿菇是鬼伞属Coprinus的模式种。这个属曾经包含超过100种大型真菌,但现代的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这些物种应该分属蘑菇科Agaricaceae和鬼伞科Psathyrellaceae。尴尬的是,Coprinus是蘑菇科而非鬼伞科的成员,按照命名习惯,科或者属的名字应该调整。

除了鸡腿菇以外,还有一些大型真菌能变成黑色液体,其中知名度仅次于鸡腿菇的是墨汁鬼伞Coprinopsis atramentaria,种加词是“墨水”的意思,英文名叫Common ink cap。这个种就是被从广义的鬼伞属里踢出来的,2001年被赋予了新的属名Coprinopsis。

再来一发精神攻击:这次的主角是墨汁鬼伞。

鸡腿菇和墨汁鬼伞都是极常见的野生真菌,幼嫩的时候也都可以吃,但食用它们并不是绝对安全的。鬼伞属的属名Coprinus本义是“醉酒”,吃了这类蘑菇再喝酒的话,就会出现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人们从墨汁鬼伞里分离出了一种化合物,取名为鬼伞素coprine。这种物质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导致酒精代谢产生的乙醛在体内聚集,从而产生双硫仑样反应 。也就是说,用少量酒精就能实现醉酒的效果。此时如果不再喝酒,症状会在几小时内消失;但如果接着喝的话,严重时可能导致意识丧失甚至死亡。鬼伞素在鸡腿菇里的含量说法不一,有说完全不含的,但也有文献说含量达到26mg/kg。总之安全起见,吃鸡腿菇的时候不要喝酒。

鸡腿菇非常容易栽培,对培养基不挑剔,木屑、秸秆和棉籽壳都可以。由于菌盖成熟后几小时内就会液化,要尽可能在幼嫩的时候采摘才能上市销售。为了提高产量,优良品种的选育方向是在幼嫩时长出尽可能大的菌柄,所以市售的鸡腿菇和野生的毛头鬼伞看起来很不一样,前者是头小腿粗,后者是头大腿细,更像鸡腿。

栽培鸡腿菇,你变了……

关于鸡腿菇还有个趣闻。说到食用菌不能不提大云南,由于野生菌种类繁多,云南人民歧视一切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往往以“人工菌”蔑称之。不知道是因为形状还是味道,鸡腿菇被称为“人工鸡㙡”。可鸡㙡可是云南人心目中的极品野生菌之一,这或许也算是一种特别优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