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夏至 > 正文

夏至日期的计算方式 夏至是如何计算的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27日 来源:网络

2017夏至是什么时候

2017年夏至时间为: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夏至日期的计算方式

公式:[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夏至节气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过后,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