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汉族信仰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
瘟神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司瘟疫之神,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是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
民俗溯源
瘟神一说来自于隋朝。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隋文帝时天空出现五位力士,穿五色袍,各执不同法器,当时太史公张居仁说五位力士为五位瘟神,会带来瘟疫。后隋文帝修建祠堂供奉五瘟神。《素问》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后来道教将五瘟收归门下,称为其信奉的神灵。
按干支纪月法,农历五月即午月。由冬至所在的子月(农历十一月)开始,阳气渐生,到巳月(农历四月)已为纯阳之象。而到了夏至所在的午月(农历五月),阳气至于顶点。由夏至(午月)始,阳极而转衰,至亥月(十月)则成纯阴之象。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曰:“午者,忤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忤也,五月阴气忤逆阳冒地而出。”古代汉族人民以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谓“阴阳争,死生明”。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夏至前后,高温多湿、毒虫孳生、疾病易犯。故,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 “ 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