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七夕节 > 正文

河南七夕节的习俗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4日 来源:网络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辦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玫瑰花一束鲜花-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鲜花书一朵红色玫瑰--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河南过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有些地方把七月七日称作“女节”或“女儿节”。河南及陕西等地在此日有迎女避节的习俗。陕西省《蒲城县志》记载:“七月七日,迎新嫁女避节”。当地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女婚姻的不幸是天帝不愿孙女与牛郎长期生活造成的。每逢七月七日,人们就要把新出嫁的女儿接回家来,以免天帝发现女儿与女婿长期生活在一起,把他们像牛郎与织女一样强迫分开。当地的这个习俗充分体现了为人父母者希望女儿婚姻美满幸福的愿望,同时,也说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不但深入人心,而且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