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端午节 > 正文

艾草与端午节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19日 来源:网络

导语: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农历五月初五,又名端阳,端是“开端”、“开始”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2016年端午节就要到了,那么2016年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呢?你知道艾草与端午节的故事吗?现在就与日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艾草与端午节的故事吧。

2016年端午节时间为: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艾草与端午节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称“端午节”,古称“端五节”。到了唐朝,玄宗李隆基生于八月初五,为避“五”字讳,改称“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天中节”。

海宁民间习俗:端午日要吃粽子、五黄,就是黄鱼、黄瓜、黄鳝、黄泥咸蛋和雄黄酒,中堂悬挂钟馗神像,门楣上斜挂菖蒲、桃枝、艾蒿等。这一天,家家都用菖蒲、苍术、白芷、桃枝、艾蒿、大蒜等放置在铜脚炉中,点燃后关紧门窗,烟熏驱秽,俗称“做焖烟”,有灭虫消毒作用。

说到“做焖烟”的来历,我小时候曾经听家中祖辈讲过“端午杀鞑子”的故事。

元朝统治者为了严防黎民百姓的反抗,下令将民间的兵器、铁器统统收缴,连尺铁寸杖也不许留存。夜间禁止百姓通行,以钟声为号,一更三点钟声停止,禁止人们通行;五更三点钟声响起,才可以通行。违者,鞭笞二十七下,或罚钱或劳役。每夜禁钟以后、晓钟以前,市井不得点灯买卖,平民人家不准点灯读书或做事。海宁乡村原有的“鸡鸣集市”也被一律禁绝。还不准百姓练拳习武,不准到寺庙集会敬神。将五十户人家集在一起,称为一社,合用一把厨刀,平日用铁链锁着,派一名鞑子看守,必须到规定的日子在鞑子监视下,百姓们方可轮流去使用,非常不方便。这名鞑子的日常生活要这五十户人家轮流供养,稍有怠慢,就被鞭笞、刀砍,广大百姓敢怒不敢言,怨声载道。

海宁尖山附近,有个放牛郎出身的小伙子,姓朱,名元龙,看到鞑子残酷迫害百姓,气得他眼睛里都快冒出血来。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三人头上有血,醒来感到非常惊异,百思不得其解。他听说寓居在黄湾的航海富商贾万户家有个“阴阳先生”,叫刘伯温。于是,他就去找刘伯温。刘伯温听完他的叙述,便解释道:“三人头上有血,这是个‘眾’(众)字,这是个好兆头,应当把各地的民众聚集拢来,这叫‘人多势众’,‘众怒难犯’,‘众望所归’,‘众擎易举’,‘众志成城’,灭元杀鞑子时机不远了!”

经过几天的活动,朱元龙与刘伯温分头约了一批人来到尖山脚下的一所破庙里聚会议事。有人说:“手里没有兵器怎么下手?”朱元龙想了一下说:“有了,我在童年替娘舅家放牛时,曾经和伙伴们用‘干枯[ 干枯:是丛生在水边、田畔的一种禾本科植物。’杀过一头牛,干枯叶很锋利,像把剑,对,我们可以用‘干枯’来代替剑。”刘伯温掐指算了算,说:“五月初五快到了,‘重五’是个吉日。”于是,大家众口一词,决定“重五”一齐动手。

转眼已是五月初五,这天,村庄里的人们照常下田干农活。到了日中午刻,鞑子照例来到当值供饭的人家。刚推开门,眼前烟雾弥漫,只见户主端着瓦盆在扇风,熏得鞑子眼皮也睁不开了,连忙转身出门。鞑子来到隔壁另一户人家,一踏进门,照样有人在熏烟,阵阵烟雾,直熏得鞑子晕头转向,连东西南北也分辨不清了。说时迟,那时快,旁边窜出几个壮汉来,狠命揿住鞑子,使他动弹不得,随即拿出准备好的“干枯利剑”,把罪恶累累的鞑子统统杀死。就这样,“众擎易举”,派驻在海宁州各乡各村的鞑子差不多统统被报销了。

后来,又怕鞑子鬼魂不散来骚扰,刘伯温就叫大家在每年此日此时家家门楣上挂干枯剑、瘪桃枝、艾蒿、大蒜,以威慑野鬼亡魂,祛邪驱秽,镇魔辟蠹。因干枯剑锋利,容易伤人,以后就一律以菖蒲代了。这就是“端午日做焖烟”的来历。

以上内容就是艾草与端午节的故事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日历网(伪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2016年端午节是哪一天

各国的端午节

2016年端午节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