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城市物种日历:双纹姬蠊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2日 来源:网络

双纹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是一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的姬蠊。当我看到我不但要写德国小蠊和亚洲姬蠊,还要写这家伙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几乎崩溃的。

为什么呢?让我们回顾一下上期照片:

亚洲姬蠊

德国小蠊

再加上今天的主角:双纹姬蠊

等等,你说这期日历上写着的是日本姬蠊?这背后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先从网友@樟月 在亚洲姬蠊的回复中对拉丁种名的考据开始吧:

--------------------------------------------------------------

这玩意的1981年被发现于日本冲绳,日文名叫做

オキナワチャバネゴキブリ

即冲绳(オキナワ)茶羽(チャバネ)蜚蠊(ゴキブリ)

顺便德国小蠊的日文名叫做

チャバネゴキブリ

去掉冲绳就行了。

顺便这个名字里面的asahinai大概是发现人跟下面的这位日本昆虫研究的泰斗

朝比奈 正二郎(あさひな しょうじろう) Asahina Shōjirō

有关系。

这位泰斗以給蜚蠊分类的工作而闻名。同时他也发现过一种同样属于姬蠊屬的蜚蠊

モリチャバネゴキブリ(森茶翅蜚蠊)

Blattella nipponica

Asahina, 1963

----------------------------------------------------------------

于是完全不懂日文的我按照这条线索跑去搜罗了一圈,终于找到了命名亚洲姬蠊的文章。发现者叫Mizukubo Takayuki水久保 隆之,亚洲姬蠊的拉丁种名也的确是来自于他尊敬的前辈朝比奈正二郎。所以亚洲姬蠊拉丁名直译的话其实叫朝比奈姬蠊。有没有觉得它们的萌度一下子上升了一个次元?

然后这位朝比奈前辈呢,在1963年命名了日本姬蠊(Blattella nipponica)。日本姬蠊本来已经在1948年被描述过了,叫做双纹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然而双纹姬蠊(Blattella bisignata)这个名号早在1893年就被授予另一种姬蠊了。先到先得,所以双纹姬蠊二世只好改名日本姬蠊。

那么今天的物种到底是日本姬蠊还是双纹姬蠊呢?选谁都没差啦,因为日本姬蠊长这样:

对了,如果你想知道还有没有长这样的,有:

Blattella vaga

所以说我为什么要为三种长得几乎一样的小强写三篇不同的物种日历。。。

从长相上来说,双纹姬蠊和它的亲戚们差不多。它们的前胸花纹、生殖器和背腺等有细微的差别,但这些差别是普通人甚至对这个类群不够熟悉的昆虫学家都无法准确分辨的。虽然有这么多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姬蠊,但是只要记住一点就好:只有德国小蠊会生活在家里。所以如果你在家看到长这样的,那基本是德国小蠊没跑了。如果在野外看到长这样的……

从习性上来说,双纹姬蠊和除德国小蠊以外的其他姬蠊差不多:生活在野外落叶层和植被间,取食植物死体、有机碎屑、真菌等等,是大自然的清洁工。它们会像所有蜚蠊一样,产出一个包含着很多卵的卵荚(ootheca)。卵荚是网翅总目(Dictyoptera)的共有特征之一,所有螳螂和蟑螂都会将卵包裹在卵荚中提供全面的保护;虽然白蚁的卵荚已经退化,但依然能在澳白蚁属里看到卵荚残存的影子。

几种不同的卵荚。从左上到左下顺时针依次为:东方蜚蠊,德国小蠊,美洲大蠊,褐带皮蠊。图片:entomology。unl。edu

卵荚孵化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1、以Blattella属姬蠊为代表的一些会把卵荚拖在身后,一直到若虫孵化才把空卵荚丢掉。

2、大蠊和地鳖等会把卵荚携带一段时间,但最终会丢掉让它们自己孵化。

3、褐带皮蠊等会把卵荚携带一段时间,然后粘在合适的地方让卵自己孵化。

4、相当多的蜚蠊是卵胎生,会把成形的卵荚收回腹中,直到孵化再将若虫“生产”出来。所有的硕蠊科成员都是卵胎生,很多还会照顾新生儿一段时间,这让蜚蠊成了昆虫纲中育幼行为最突出的类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