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城市物种日历:毛领子、狸与一丘之貉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2日 来源:网络

貉,这个字念hé,不念luò或者gè。在某些地方,它们也叫貉(háo)子或狸。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这种动物,长得像矮胖版的狐狸,身躯浑圆,四肢短小,尾巴粗短简直快长成了椭球形,动起来带着傻乎乎的憨劲。这样的身材,在擅长奔跑的犬科当中算是个异类——想想集群狩猎的狼,想想穿着“黑丝”踩着高跷的鬃狼,想想狡猾的红狐,它们无不是长手长脚,跑得飞快。

是的,真的很圆。

上面说的这三种犬科动物,代表着利用分子生物学划分出的犬科动物的三条主要支系:

狼型犬科动物,包括犬属、豺属和非洲野犬属等;

南美犬科动物,包括鬃狼、薮犬、阿根廷狐、达尔文狼等南美洲原生犬科动物;

狐型犬科动物,包括红狐、北极狐、耳廓狐在内的绝大部分南美洲以外的狐狸。

这三个支系当中,狼型犬科动物和南美犬科动物关系较近,狐型犬科动物与它们分家较早。而貉的分类地位,位于狐型犬科动物这一分支的基部,狼与狐狸的共祖,有可能就长得和貉很像。

犬科动物系统树。

貉是一种食肉目动物,拥有这类动物的独门武器:裂齿。这种牙齿是由上颌的最后一颗前臼齿和下颌的第一颗臼齿特化而成,每颗裂齿的几个齿尖都特化得像刀片一样锋利,上下相对,能够轻而易举的切割肉类,咬断软骨——这种特性,在肉食程度更高的食肉类当中更为明显。让我们来看看貉的头骨:相比虎豹狼,貉的裂齿其实不是很大,这说明它肉食程度没那么高;犬齿的大小也不太出众,这说明它搏斗、猎杀的能力也很可能比较一般;再加上裂齿后方的臼齿较平这个特点,从头骨上我们就能看出貉是一种肉食程度不太高的杂食动物。另外貉的矢状嵴,也就是头顶突出的那个结构,看起来十分的高,这说明它的咬力还不错。

貉的齿式是3142/3143,上犬齿往后数第4颗、下犬齿往后数第5颗是裂齿。图片来自《头骨之书》。头骨收藏家艾伦·达德利收藏了超过2000颗各种动物的头骨,这本书展示了其中的珍品。

貉在东亚非常常见,因此东亚文化中貉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在中国的成语里,有一丘之貉;在日本的民间故事中,有精通变化之术的化狸。不过,在城市化日益加强的今天,人们已经没有那么熟悉这种动物了。前不久,就有个住在上海郊区的网友误把成群出现的貉当成了浣熊。

说到浣熊,貉的英文名就叫“浣熊狗(Raccoon dog)”,无论是脸型、脸上的花纹还是毛色,这两种动物长得确实很像。如何区分呢?记住这一点最容易区分的特征就好了:浣熊的前掌长得像人,五指分开能够抓物;貉的前掌长得则像狗。

注意它的前爪。

除了环境很好的郊区,活的貉较少出现在城市当中。但它们又经常以冬衣毛领子的形态,居住在人们的衣橱当中。在中国,貉是几种毛皮动物当中养殖得较多的一种。它们的毛很长,还很蓬松,在这两个指标上远胜狐狸和貂。再加上貉杂食不娇气、冬天冬眠省食省事,貉的毛皮成本比狐狸和貂要低上不少。借助这种动物,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貉在城市里的常见生存状态。

中国大规模养殖貉师从于苏联,俄罗斯人曾在远东大批收购貉皮进行贸易,并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了貉的养殖。但中国的毛皮动物养殖,经常受国内外动物保护组织的指责。一些外国公司在进口中国毛皮时,也会在动物福利上有所要求。如果去仔细了解一下毛皮动物养殖、屠宰的细节,你会理解这些指责和要求有其合理性。这些事儿,给中国的毛皮产业施加了道义与商业上的压力,迫使整个行业不得不往更加文明的方向前进。今年4月,中国皮革协会发布了《中国毛皮动物福利现状声明》,为整个行业进行辩护,并表示年内会发布《貂、狐、貉饲养繁育利用技术规范》,从笼舍大小、卫生防疫、处死规范等几个方面提升毛皮动物的福利。不过,2015年还剩11天就要结束了,这个技术规范还尚未发布。

上两周是入侵生物周,今天其实也可以并进去。这貉啊,在亚洲是原生动物,但在欧洲却成了入侵物种。欧洲的研究显示,貉会在鸟类繁殖季祸害原生鸟类,会同本土的獾产生竞争,会传播狂犬病、疥癣给其他肉食动物。再加上这种动物生性比较低调,它们的扩散与危害都不那么容易被人类注意到。因此,人们会特别恐惧浣熊的扩散,却容易忽视浣熊狗的入侵。

还好真实的貉不会顶片叶子就变形。要不然,浣熊狗肯定会超越浣熊,成为全世界最古灵精怪的生物。

《平成狸合战(又名:百变狸猫)》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