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中秋节 > 中秋节习俗 > 正文

中秋烧塔是哪里的习俗,中秋节烧塔习俗与来历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来源:网络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烧塔过程

农历八月十五早晨,要进行烧塔活动的地方家家户户都会早早起床杀鸡鸭,买猪肉、牛肉、月饼,做米果。

而烧塔活动需要从下午开始准备,由比较有活动能力的人组织,召集一些小孩准备材料。先是把几个土砖摆成一个圆形,圆形的大小则决定着堆塔的高度。两块土砖之间各在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积好。随后堆瓦片,直到堆至塔顶。

烧塔时,先要向塔底土砖留下的一个“火门”里面放柴。当整个塔身被烧得通红,堆塔的瓦片都被烧得通红透明时,也被称为“红塔”。不过,要把塔身烧红,一般都要烧到午夜。烧塔的过程中,火苗时而会蹿过塔顶。而当烧到红塔时,大家将不再往里添柴,只留一些残余的火苗。

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砌塔的工艺也相当讲究,有密封形,开窗形。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态,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两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径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据说,此习俗与文天祥有关。据《宋史》、《海丰县志》等记载:祥兴元年(1278年)3月,文天祥率部由南岭进入海丰,屯兵丽江沿岸。10月(一说11月),在瘟疫的威胁下,文天祥为保存有生力量并与王师汇合,向东转移到潮阳县,同时攻打当地降元叛军,军威渐振。12月,文天祥听闻元军分海陆两路钳攻广东,步步进逼潮阳,又向西回到海丰,结果于20日“方饭五坡岭”时被执。他被押解到潮阳面见元军首领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次年正月,他被移上海船押往崖山,拒绝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并赋《过零丁洋》以明不屈之志。

文天祥的凛然大义为潮汕人民所崇敬,于是发明了烧塔,以作为象征民间揭竿而起,杀元兵,救文丞相的信号。

烧塔的注意事项

1、烧塔需要到一定的年龄,十岁到十五岁这个年龄段是最好的。潮汕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塔的大小高低,依据积聚瓦片的多寡及参与者的年龄层次而定,10岁左右的孩子砌的是小瓦塔,一般只有两三尺高。青年砌的规模较大,因为他们年龄大些,会从四方八面搬来瓦片,故砌的瓦塔往往有五六尺到一丈多高。

2、建塔的时候需要注意搭建合理的架构,以免塔会倒下来。瓦塔累砌也有讲究,大瓦塔的塔基要铺上红砖条或灰砖块,然后按“品”字形的格局构建。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才目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

3、烧塔需要注意安全,以免引起火灾。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但是注意别人火苗飞到附近的房子或者有易燃品的地方,以免发生火宅。

中秋,是个好节日,人月两团圆,对中秋这个节日的历史多一点了解,重温这个节日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意思。

烧塔习俗的详细介绍

1、烧塔来源于对蒙古鞑子的驱赶。

2、烧塔多为青少年的玩意。潮汕烧塔多为青少年玩乐活动,中秋前几天,青少年们就忙碌起来,四处捡拾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片木块,于中秋下午就开始砌瓦塔。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塔下留出才目对的两个门,一个用于投放燃料,另一个掏出木灰。塔的上端留出空口,供吐火舌、火炯之用。砌建瓦塔地方,大都在旷埕与广场,在同一场地中,有时砌上几个瓦塔。月亮升至半空以后瓦塔开始燃烧起来,至燃烧猛烈时,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就在这个时候,人们把粗粒的海盐,一大把一大把地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噼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光焰,十分壮观,招引广大群众围观欣赏。

3、烧塔多在海滩附近进行。汕头旅游景点中信度假村酒店却弘扬和发展了潮汕这一民俗活动。中信度假村独处海滨,拥有广阔的海滩,是举办烧塔活动独一无二的好去处。该度假村已连续三年举办潮俗烧塔贺中秋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欣赏,受到游客热烈称誉。中信度假村把原来低档次的瓦塔发展为红砖塔,在中秋节前一周就请数名专业泥灰工,在海滨的沙滩上用红砖条搭建高八米的砖塔,工人按“品”字规格和塔的模型,如同建筑房屋一样,用水泥拌细沙把砖条粘紧,以保证塔身稳固。远远望去如同碉堡或楼的砖塔需用红砖2800 多条。中秋夜晚,度假的与专程 前来观赏烧塔的群众簇拥海滩,堆满塔内的树块与木头经点燃之后,火苗迅速窜起,在海风的助燃下,火焰从塔口冲出数丈高,烧至高潮,塔身通红,泼上盐巴之后燃起一道道火星,如一束烟花喷起,与明月大海交相辉映,极为壮观。

中秋,是个好节日,人月两团圆,对中秋这个节日的历史多一点了解,重温这个节日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意思。

烧塔,中秋的记忆

“烧塔”则是南方部分省市流传的一种民俗,也是我家乡传承多年的一种中秋风俗,是青少年们一种玩乐活动,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村里的小伙伴们从农历八月十三始,就利用放学时间四处拾捡残破瓦片,积聚枯树枝、废木块,且挨家挨户去收集稻草。八月十四午后,大伴都齐聚在晒谷场上开始砌塔。

砌塔是份细致活,且挺有讲究,爱“秀”的伙伴,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努力砌出心中NO。1的瓦塔。因各自喜好,砌成的塔形各有特色,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方形塔”、“多角形塔”、“圆形塔”……当数座瓦塔千姿百态“伫立”在晒谷场上,骤然行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也会引来大人们的“品头论足”。

瓦塔有个共性,底座均用红砖头或土砖离地分四个口子架设而起,塔身则用残瓦片交叉层叠堆砌而成,并形成许多“窗”口,顶端都是开放式。技术好的可以把塔砌成三四米高,矮的也能砌到一米多。每座瓦塔大小高矮不一,寓意也就完全不一样,有象征生意兴隆、吉祥如意的,也有蕴藏四通八达、团结一心等意义。有时,兴致高的大人们,见状也会加入其中,父子齐心融洽“共筑”瓦塔的热闹场景,至今没忘。

等一轮皓月冉冉升起,地上染满银辉时。家家户户搬出了八仙桌,放在大门前,摆上月饼、水果等,点燃香烛,恭恭敬敬对着明月作揖磕头祷告,祈求幸福。点亮的无数烛光,红彤彤一片幸福祥和。大人们一祭完塔神,“烧塔了”,大家一呼而应,将燃料放入塔内开始燃烧起来,这时的大人小孩齐上阵,小孩从塔底添加柴火,大人则踮起脚尖或站在板凳上从塔口处往里塞。顿时,塔顶的火焰直冲云天,与明月争辉。火越烧越旺,塔身窗口不停地向外吐着火舌,整个晒谷场火光冲天,热闹非凡。有心的人们还向燃烧中的瓦塔,洒上汽油、米醋和盐巴,发出噼噼啪啪响声中夹杂着一股浓浓的醋香,芳香满村,整个村庄沉浸在一派欢乐之中。

兴奋余,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唱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歌谣”。“瓦塔红又红,幸福年年有;瓦塔红又亮,幸福长长久……”在满场喝彩与助威的热闹声中,红彤彤且不倒的“冠军”瓦塔也诞生了。随之突起的欢呼嬉闹声,一直延伸至深夜。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秋也在家乡人印象中渐行渐远,“烧塔”趣事更是不屑一提。但每次念及,依旧温暖如初。

历史来源

元朝统治中国以后,采取种族歧视的政策,蒙古贵族没收了汉人的马匹和兵器。为了监控老百姓活动,元统治者把五户人家编成一甲,由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甲长,甲长由五家轮流供养,甲长到每家受供养前后,都要秤体重,如果体重减轻,负责供养的那一户就要受惩处。元朝贵族在各乡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财物,奸淫良家妇女。他们做贼心虚,怕受百姓报复,规定每甲五户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其余的没收。

元朝末年,黄河连年水灾,物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因此,韩山童、刘福通等白莲教领导人便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起义开展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2)夏天,刘福通领导的白莲教——红巾军在皖北预南一带举起反元旗帜,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潮汕人民为与周边统一步调,按事前密约,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齐动手,斩杀了蒙古贵族鞑子。从此,烧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烧塔的习俗来源

烧塔习俗来源于元朝对蒙古鞑子的驱赶。元朝统治中国以后,采取种族歧视的政策,蒙古贵族没收了汉人的马匹和兵器。剥夺人民游神赛会的权利,甚至不容许百姓夜行和夜间点火。

为了监控老百姓活动,元统治者把五户人家编成一甲,由元政府派一名蒙古贵族当甲长,甲长由五家轮流供养,甲长到每家受供养前后,都要秤体重,如果体重减轻,负责供养的那一户就要受惩处。元朝贵族在各乡村作威作福,勒索百姓财物,奸淫良家妇女。他们做贼心虚,怕受百姓报复,规定每甲五户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其余的没收。元朝末年,黄河连年水灾,物价飞涨,人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因此,韩山童、刘福通等白莲教领导人便利用宗教作掩护,发动起义开展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元未了顷帝至正十一年夏天,刘福通领导的白莲教——红巾军在皖北预南一带举起反元旗帜,得到全国各地的响应。潮汕人民为与周边统一步调,按事前密约,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在空旷地方用瓦片砌塔,燃烧猛火,作为行动信号,一齐动手,宰杀那高居人民头上的蒙古贵族“鞑子”。

从此,烧塔便成为中秋习俗相沿下来。

中秋,是个好节日,人月两团圆,对中秋这个节日的历史多一点了解,重温这个节日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意思。

塔形寓意

瓦塔形状有“圆形塔”、“方形塔”、“多角形塔”等等,且各有其吉祥寓意,如圆形塔寓意为“中秋月圆人也圆”,一般有亲人旅外的人家多砌设圆形塔、方形塔状似田丘,成四方形,寓意四通八达;多角形塔寓意生财多道,生意兴隆。砌塔的工艺也相当讲究,有密封形,开窗形。开窗形的塔身上的“窗”有方形、菱形、梅花形等等,千姿百态,塔的顶端是开放式的,像大烟囱,其大小高低也不一而足,矮的有两米多高,高的有四五米高的,直径从几十厘米到一米多。为了使塔身通风透气和造型美观,大的瓦塔常是两片瓦片合在一起按“品”字形架放。

习俗保护

安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安府办[2007]100号文件,将其公布为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拨专款进行普查挖掘。传承人亦已从柘溪本村年轻人中选出,进行培训教育。

文化内涵

中秋烧塔相对于一般中秋活动而言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它是稻谷节节饱满,家里红红火火,亲朋平平安安的象征,寄托了南方许多人几千年来的审美情趣。

烧塔活动的参与者会用小调、山歌等各地自己的方式庆贺丰收,岁岁平安。歌唱好年景,歌唱幸福美满的生活,活动一般会进行到深夜方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