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元宵节 > 正文

正月十五又被称为什么节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25日 来源:网络

正月十五又被称为什么节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彩色元宵彩色杯子

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子:“舞狮子”又称“狮子舞”一般由三人完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还有一人当引狮人。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元宵节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耍龙灯,载歌载舞的节日氛围,流传于很多地方。

元宵节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