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元宵节 > 正文

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元宵节可远远不止这些习俗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01日 来源:网络

正月十五,元宵节,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其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赏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元宵节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

“灯”与“丁”谐音,因男称“丁”,女称“口”,更引申为生男的吉兆。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至宋代已成为元宵节的特色活动。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元宵”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中间夹糖馅,到了宋朝,称其为“浮元子”,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后来,由于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因此,北方人称之为“元宵”,南方则称“汤圆”。

不论是北方的“滚”元宵,还是南方的“包”汤圆,皆取团圆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年年欢聚。

元宵节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这一习俗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龙头鸟身的形象,后逐渐编排为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我们作为龙的传人,龙,是我们的图腾,是为我们先祖消灾除疫、确保风调雨顺的象征。为了祈求得到龙的庇佑,逐渐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形成了祭祀时舞龙和元宵节耍龙灯的习俗。

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北方多称作度百厄、游百病、散百病,南方多称为走桥、走三桥,岭南地区则多称为“采青”、“偷青”等,是元宵节避灾求福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尤为盛行。清康熙《大兴县志》载:“元宵前后,赏灯夜饮,金吾梦池。民间击太平鼓,走百索,妇女结伴游行过津桥,曰:‘走百病’。”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以驱病除灾。在“走百病”时,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钉”与“丁”同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所以,妇女特别是未有身孕的妇女必须诚心“摸钉”,以求子嗣,使家业兴旺,有传宗接代之人。妇女们热衷于去正阳门“摸钉”,因正阳门秉“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宜生男丁,消灾祛病。

元宵节踩高跷

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元宵节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踩高跷是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其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相传,从前有座县城叫两金城,城里和城外的人民非常友好,每年春节都联合办社火,互祝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不料后来来了个贪官,把这看作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就要求凡是进出城办社火,每人都要交三钱银。人们不交,他就关城门,挂吊桥。但是,这并不能难住聪明的人,他们就踩着高跷,翻越城墙、过护城河,继续欢度春节直至元宵节,于是,这一习俗渐渐流传下来。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元宵节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