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元宵节已经过去快两个月了,但是大家知道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吗?据说是因为一个宫女哦!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今天日历网小编带你了解这个中国最有传统特色的节日的来历!
▼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
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
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
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
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
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
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
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
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
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
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
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
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
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
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
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
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他心中大惊,
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
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
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
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
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
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
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
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
十五晚上进城观灯,
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
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
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
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
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
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
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
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宋)姜白石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宋)辛弃疾
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
(元)元好问
元宵节的一些常识
别称:上元节、上元佳节、春灯节、灯节、小正月、元夕
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节日类型: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起源:原始崇拜、信仰
节日活动:赏灯、猜灯谜、耍龙灯
节日饮食:元宵
节日意义: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设定时间:汉朝








晋公网安备14080202000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