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的来历:
花灯起源于唐代,盛于明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中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花灯起源自汉武帝於农历正月十五日於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於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灯的制作方法一
首先我们学院准备如下做花灯的材料,剪刀一把,刻度尺一把,彩色zhi纸若干(可根据己喜欢的颜色准备),一次性水杯两个,胶棒一支,彩色画笔若干。
1、剪裁出长方形的卡纸,长边的长度应稍大于纸杯杯口周长。左右留边,然后把中间部分纵向等间距画线、划开。
2、拿出两个纸杯子,将靠底部部分剪去后合在一起,中间用有年味的彩色纸包起。
花灯的制作方法二
1、准备彩纸、剪刀、胶棒、彩笔。
2、先用剪刀从彩纸上裁下一长条。
3、把长条彩纸往上对折一下。
4、上端往下折回一小段。
5、再把下端的彩纸往上对折。
6、把彩纸打开,除了两边多出的那一小段,中间一共是四大段。
7、把两端多出的一小段抹上胶棒,把彩纸围成一个灯笼,粘好。
8、再用剪刀从彩纸上裁下两细一宽三个纸条。
9、先把一条细的纸条弯一下,粘在灯笼上端的内侧,当作灯笼提把儿。
10、把另一条细的纸条比照灯笼的宽,裁下一段,两端要多留出一段,用来粘合。
11、把纸条两端抹上胶棒,粘在灯笼下方的内侧。
12、把宽的那个纸条上面折一小段,下面全部用剪刀剪成细条,当作灯笼穗。
13、把灯笼穗抹上胶,粘在灯笼下面。
14、再用黑笔在彩纸上画一只蝴蝶的轮廓。
15、用黄笔把蝴蝶涂上颜色。
16、再用红笔把蝴蝶的头、身体中间以及翅膀内侧涂成红色。
17、用剪刀把蝴蝶剪下来。
18、在蝴蝶背面抹上胶,把蝴蝶粘在灯笼正面,一个蝴蝶花灯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