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元旦 > 正文

元旦是洋节日吗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5日 来源:网络

元旦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

元旦是公历的第一天,公历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历法,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日。而中华民国在1912年,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后于1949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但是“元旦”一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命名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元旦”的“元”指的开始,“旦”则是个象形字,“日”代表太阳,“一”代表地平线,太阳从地平面上升起的那刻,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所以元旦一词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只不过1949年前的“元旦”都指的是现如今的“春节”。

元旦是洋节日吗

中国历代“元旦”和现行“元旦”的不同

1月1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中国人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元旦”一词是中国古代的“土产”,并非“舶来品”,已在农历(夏历)中沿用了4000多年,但现行“元旦”为1949年所定。

中国夏朝时候产生的“夏历”,就是现在的“农历”,规定以农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

“元旦”,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就是“初”、“始”;“旦”是一个象形字,在殷商时期的青铜器中就有记录,它表示太阳从地平面升起。“元旦”合起来就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在历史上,“元旦”有许多称谓,如“元朔”、“正旦”、“元正”、“新年”、“初年”、“太岁日”、“岁日”、“开年”、“开岁”、“鸡日”等,但在众多的称谓中还是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因朝代不同,采用的历法也不同,中国历代“元旦”的时间并不一致,如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改为十月初一。到了汉武帝时期,重新使用夏历,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以后,除个别朝代外,其他各朝代均使用夏历,至清朝末年。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决定采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叫做“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纪年。从此,正式将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