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下元节 > 正文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下元节为什么会消失?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9日 来源:网络

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与正月十五元宵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同为道教体系的节日。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祭祀祖先,纪念贤人。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下元节为什么会消失?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在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下元节与上元节和中元节一起,构成了先民对人生感受、祈福、赎罪、解困等完整的生命体验,节日的范式不过是这种生命哲学的文化表达而已。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下元节为什么会消失?

下元节为什么会消失?

下元节起源于道教,而它被遗忘的原因恰恰也是源于道教在中国的衰落。同源而起的元宵节的兴盛,有着传统文化美好精神的支撑,背后除却道教文化、更有儒家文化的支撑。中元节在佛教、道教、儒家几种文化的联合加持下,这个以“孝”为精神基础的“鬼节”也是民众颇为重视的节日,与之相反,下元节,只有道教文化支撑,随着道教文化在中国发展的衰退,慢慢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才是下元节被遗忘的终极原因。

下元节是什么意思,下元节为什么会消失?

下元节的历史

其实在历史上,下元节也曾有过辉煌之期,由于宋代普遍崇奉道教,北宋时下元节还是一个相当热闹的节日,而且这一天还有公休假。宋朝史官李焘在其撰写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中提到下元节:“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也有载:“太平兴国二年(977)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由此可见,下元节的夜晚,也会挂灯庆祝。

此外,在饮食上,下元节也是有自己的独特饮食民俗的。在北方下元节会吃豆沙包,而南方则会吃“麻腐包子”、“米果”等食物。因下元节正好处于秋收时节,在福建省莆田地区的民众还会制作特殊的油炸小点心,如将刚收割的稻谷制作成薄饼,再将其包素菜油炸等。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