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填仓节 > 正文

正月二十五填仓节的传统习俗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1日 来源:网络

1、制作灯盏

节日来临前,一般都要由家庭主持长老操办祈祷祭祀事物。头一天,人们就要预先准备好祈祷仪式用的灯盏、灯芯。由于条件所限,人们还要用手把棉纸亲自搓捻制作成灯盏、灯芯,民间工艺考究,精巧细致如现在的小酒盅形状一般,上有开口,下有底座,固定在已有的灯架上,使用的时候点燃。灯盏点燃之后,香气缭绕,而且没有异味。可以从中间加注微量燃油、香油,或由架底部供应燃油。灯盏通宵达旦燃烧,香油耗尽,熄灯宁人。

2、点燃灯盏

制作灯盏、灯芯的数量要根据敬神的多少来筹备。一般一位神位要贡奉三个灯盏,也有“神三鬼四”之说。灯盏先要布置在家庭进门的门神两边门墩上,门神为秦琼、敬德二位,还要布置到门迎影壁钟馗神处,以驱妖镇邪,主房天地神处也要布置,房内供奉全神之位的供桌也要点燃香灯。

3、主堂点燃花灯

大小庭堂各神位一派光明,提升了节日品位,营造了庄重氛围,并为天神下凡分配粮食照耀脚步。灯盏一般晚间点亮,家中长辈和老人跪坐在供桌全神的牌位前,祈祷天神及早为黎民百姓分发粮食,保佑人丁平安等。

4、备用食品

大小填仓节之前,长辈们首先要安排为天神发面、蒸煮食物。面食造型多为神仙葫芦,为上供使用。留作自己食用的食品强调“由白变黑”,由“白蒸馍”换成了“黑糠窝”,体现节约度日、克勤克俭的原则,回到清汤稀饭的生活。此手段提示人们要不忘忧愁、苦难、灾荒、饥饿。除保证上供所需外,各家生活优厚程度不同,吃喝好坏也不均。

5、填仓仪式

填仓节民间要办填仓仪式,大部分地区晚间点灯以祀仓神。凡是与饮食有关的地方均要置灯。俗称“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吕梁地区最为典型。按照家庭人口数,各人属相,用面捏成相应的本命灯。然后再捏上两条狗、一只鸡、一条鱼,以及人口盘子、仓官老爷,酒盅、酒壶、银钱、元宝、驮炭毛驴等等。

夜晚,再将这些面灯注油点燃。本命灯置家中炕上,狗置大门口,鸡放院中,鱼浮水缸、驴站畜圈,仓官老爷挂在天窗,其余均在家中。置放面灯时,口中还要高呼相应的吉利发财语言,如“仓官老爷送粮来”!“鸡娃鸡娃多下蛋”等等。

6、祭奠仓官

祭奠仓官是填仓节一项重要的习俗。人为了纪念仓官,每到这一天都要进行祭奠、纪念仪式,有的是用细炭灰或柴草灰在院内外打囤添仓,有的是向仓官画像焚香、点灯。平遥的居民是在天仓节夜晚,点灯烧香供奉天仓官,并大声喊“天仓爷填仓来,粮食元宝填到咱家来”,“黑小子,赶车来,元宝粮食赶到俺家来”,意在祈祷丰收,希望生活富裕。

7、地画仓囤

寿阳在老天仓之日,要在地上画一个粮食囤,放置五谷,用石头压住,象征粮盈食满。民俗要在院内或场面打灰窖。用簸箕盛草木灰,用棍棒均匀敲打,在地上撒出三环套或五环套圆圈,意为粮仓或者粮囤。讲究的人家还要在灰窖旁边撒画出耙子、扫帚、甚至扇车等图案。

小填仓日的灰窖,象征夏粮丰收,要在圆圈中心放置少许夏粮;大填仓日的灰窖,象征秋粮丰收,圆圈内则放秋粮。然后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称为压仓。再将鞭炮点燃,在圈内爆响,取意粮食爆满粮仓。

8、搬运填仓

在天仓之日,各县居民都要采用担煤、担土、担水等形式,寓意添仓,企盼丰年。民间有许多填仓活动,皆与饮食紧密相连。晋北地区习惯蒸莜面窝,取其形如粮囤。用荞面作丸,置莜面窝中空处,是谓填仓。晋东南地区用黍米面作团,置于粮仓,晋中地区又是用谷面作团填仓。

吕梁地区喜吃糕,文水县将粮仓内灯熏的墙土取一些谓之填仓。晋南地区要用稀面摊极薄饼,中裹以菜肴,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妇,新媳妇要亲手将煎饼置放粮仓。山西境内旧有民谣:“过了年,二十二,填仓米面作灯盏。拿箕帚,扫东墙,拾到昆虫验丰年。”讲的是填仓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