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填仓节 > 正文

填仓节:“填仓”就是年节的尾声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7日 来源:网络

古时“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平民以细灰散布门庭内外诸处,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砖瓦等物,谓之填仓。”(《文安县志》)相传古时北方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是皇家不管农民死活,照样征缴皇粮,尤其年关佳节,穷人更是走投无路,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

看守皇粮的一个仓官目睹此景,于心不忍,便毅然作主,开仓济贫,把皇粮让农民搬运一空。但他不好向上交差,就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放火烧仓,连同自己一起烧死。人们为了纪念他,重补被烧坏的“天仓”,便决定这一天为填仓节。每当这天清晨,农家妇女们便用簸箕盛了筛细的小灰,在门前用棍棒敲打,撒成一个个圆圆的囤形粮仓。有的还镶以花边、吉庆的字样和上囤梯子图形,并在囤中撒些五谷,象征五谷丰登,表达了人们填满谷仓救仓官的善良愿望。

如果说“腊八”是年节的序幕,那么“填仓”就是年节的尾声。在古代,人们对于这一节日是很重视的。每当“填仓”到来,亲朋往来,待客至诚,佳肴盛餐,醉饱方归。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每至二十五日,粮商米贩致祭仓神,鞭炮最盛。居民不尽致祭,然必烹治饮食以劳家人,谓之填仓。”又据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载:“念五日为填仓节。

人家市牛羊猪肉,恣餐竟日,客至苦留,必尽饱而去,名曰填仓。惟是京师居民不事耕凿,素少盖藏,日用之需,恒出市易。当此新正节过,仓廪为虚,应复置而实之,故名其日曰填仓。今好古之家,于是日籴米积薪,收贮煤炭,犹仿其遗意焉。”

此外,在清代北方一些农村,填仓节时则有以粱黍、米面等做成食物供品,虔祀仓官的风俗。如山西阳城县民间,称“填仓节”为“天仓节”,每逢此日。各家以粱黍为屑作饼,虔祀仓官,名曰补天穿,俗日添仓。”(赖昌期同治《阳城县志》)而陕西府谷县民间,每逢此节,家家户户则“午食米面蒸食,不食虚粥,夜用米面作灯盏,或作人物,捧盏,名曰仓官,凡有窗处,点一二盏。”(郑居中乾隆《府谷县志》)民间流传有“填仓填仓,小米干饭杂面汤”的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与富豪官绅之家大吃大喝的现象,形成了鲜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