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日历查询 > 日历问答 > 事儿 > 正文

2016“超级月亮”传言,让哪些人上了当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来源:网络

昨晚,你真看到“超级月亮”了吗?小编真的看到北京的月亮确实又大又亮,14晚北京天气真长脸,没有雾霾,但是你真的看到了吗?恩看到了,朋友圈的!

社交媒体上早就狂轰滥炸:昨晚的“超级月亮”是68年来最亮的一次,看起来比平时大14%、亮30%,错过昨晚,要等18年才能再次看到这样的月亮……是不是很心动?可如果你期待看到摄影作品里面那种硕大无朋的月亮,那结果肯定是失望的——昨晚的“超级月亮”,其实跟农历每月十五前后的月亮差别不大。

社交媒体上疯狂炒作的所谓“超级月亮”,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昨晚月球走到轨道的近地点。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比在远地点的距离近了14%。一些媒体简单套用“远小近大”的原理,把“近了14%”直接偷换成“大了14%”。“亮30%”的说法更搞笑:月亮直径大了14%,面积就大了30%,于是直接偷换成“亮30%”!

读过《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的人都应该知道,“近了14%”跟“大了14%”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简单转换。哪怕月亮真大了14%,普通人的肉眼也很难分辨出来。道理很简单,当基数很小的时候,哪怕有了大幅增长,在肉眼的视野里仍差别不大。亮度就更不能等同于面积了。

炒作“超级月亮”的人只是玩了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在理论上毫不严谨,在事实上更缺乏依据。然而,这个噱头还是骗倒了许多人。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在转发这则传言,而且言语夸张,刻意渲染“大14%、亮30%、68年最亮、18年后才来”这些不科学、不严谨、不客观的数字。一些罗曼蒂克的人跃跃欲试,准备约上心中的那个他或她,一起去共度良辰美景了。

社交媒体上的种种不实传言动不动就能获得疯狂转发,使许多人深信不疑,从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说到底还是因为那些疯狂转发这则传言的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常识。“今晚比平时大14%、亮30%”,单是这句话本身就大有问题。作为参照物的“平时”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什么才算“平时”?初一?初十?还是同样的十五?参照物本身就不明确,大小、亮度如何比较?事实上,在这则传言里,“平时”是指月球距离地球最远的时候。拿极值来当均值,制造传言的人真是可笑。再者,人们凭常识就应该知道,月亮的大小和亮度每月完成一次循环,然后周而复始。月亮总是一点点大起来、亮起来,然后又一点点小下去、暗下去的。前几天晚上,月亮的状况大家已经看到,它怎么可能在昨天晚上,突然就变得庞大而明亮起来呢?

不实的传闻甚至故意捏造的谣言混淆视听,是妨碍人们正确认知世界的精神雾霾;转发的网民缺乏科学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听风就是雨的盲从,则是扩散雾霾、助其蔓延成灾的扬风。一个巴掌拍不响,但这“两个巴掌”一合拍,形形色色、源源不断的不实传言甚至谣言就在社交媒体上频繁爆发、泛滥成灾,影响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损耗大量的社会资源,成为人们精神世界里的雾霾。

要治理这种精神世界里的雾霾,当然要治理那些“雾霾的源头”,就是那些为了骗取点击量,造成轰动效应,毫无媒体专业操守的炒作者。更重要的是培育民众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许多传言或谣言只要稍具科学常识就可以辨明,有些谣言难以一眼识破,但只要具备敢于怀疑的科学精神,稍加思考、多加追问,就不难找到逻辑破绽。可是我们身边的不少人却对传言毫无免疫力,不加判断、不加追问就全盘接受。与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相比,国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速度显然有些滞后了。

“超级月亮”没有如期而至,但各色传言肯定还会不期而至。那些上当的民众,下次得多长个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