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七夕节 > 正文

七夕节不是“中国的情人节”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07日 来源:网络

西方情人节最初源起宗教,在诗人的文学想象中才勉强与爱情挂上钩,真正成为爱情的节日,还要拜现代商业文明所赐。因此,当它流行在国内的年轻人中间时,多以“爱,及以爱之名的消费”为主要内容。

七夕节的意思可远不只如此。“七夕”最早起源《诗经》,“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古人夜观天象,牛郎星和织女星分隔银河两侧,一年才能相遇一次,从星象崇拜逐渐演绎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七夕之美,美在对爱情的礼赞,更美在对家庭和婚姻的热爱。牛郎织女的故事,男耕女织,生儿育女,是古代和谐家庭的典范,这种对家庭美好生活的描述,几乎是古代爱情传说中的共同母题。这体现了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海螺姑娘是贤妻,七仙女是甘当凡妻的仙女,连白娘子的心愿,也是做一个贤淑的妻子。中国自古是大家庭,妻子不但是爱情的女主角,也是大家庭里的媳妇,是红楼梦里凤姐式能干的家庭内务主管。

七夕节不是“中国的情人节”

正因这种文化特性,七夕又被称为乞巧节。七月初七,夏日将逝,女性要为家庭成员准备冬衣,一双巧手必不可少,这一天,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礼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并以此寄予美好的生活愿景。

七夕当然与爱情有关,牛郎挑着一对儿女,冲破天神阻隔也要去找织女;白娘子不惜被压在雷峰塔之下,也要追求与许仙做平凡夫妻。浪漫爱情滋养了更浪漫的诗歌。“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七夕的美,既浪漫又心酸。在漫长的文化积累中,七夕已不只是一个节日,2006年它就入选了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式爱情,不只是浪漫的,是更温热,更有生活气,更有家庭责任意识的。中国人用时间来给婚姻命名,50年婚姻被命名为金婚,这对生活、婚姻、爱情和人生的深刻认知,也未必不是将烦琐的柴米油盐,用时间织成一场浪漫而漫长的爱情。

当代社会,职业女性更为常见,小家庭的样式也取代了旧式大家庭,女性既不用织布,也不用像海螺姑娘一样做好饭菜等着爱人归来。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仍然很强,美好的家庭生活仍然是人们的美好期待。七夕节就是七夕节,而不是“中国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