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七夕节 > 正文

台湾七夕节习俗:拜床母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9日 来源:网络

拜床母

       “床母”在夜晚照顾著新生至十六岁这阶段的小孩子们,人们在每逢初一、十五或年节都要拜床母,以示感恩,而孩子满十六岁那天则要再谢谢床母十六年的辛劳。据说,睡梦中的婴儿,有时微笑、有时皱眉,是床母在教导著婴儿,而婴儿的胎记就是床母怕认错小Baby时所留下的记号呢!

        多神崇拜的社会,树有树神,床也有床神。民间信仰的床神是女性,所以叫做“床母”,以七月七日为“床母”生日,要祭祀婴儿神“床母”,她是儿童的保护神,通常有小孩的家庭,在孩子十六岁以前都要拜床母。

       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

       床母的由来传说:古时候有个书生叫郭华,去参加秀才的考试。路过苏州,住在旅馆中,晚上出去买扇子时,竟和卖扇子的姑娘一见钟情,当夜两人便成了夫妻。不料郭华竟暴毙于床上。卖扇的姑娘很可怜郭华的惨死,又怕被亲戚邻居知道,就把他的尸体埋在自己床下。后来这个卖扇的姑娘竟怀孕了,十个月以后产下一子。为了安抚郭华的灵魂,她经常地用酒菜在床上焚香祭拜。有人问她为什么这样作。她说是拜床母可使孩子长得快,从此便有人认真的仿效她拜床母。也有人认为卖扇的姑娘拜的是情夫(即台湾话的“契兄”),所以拜床母就是拜“契兄公”。

       据说这个“以讹传讹”的床母生日就在七夕。台湾当地将十六岁以前的孩子称为“花园内”,均受床母的保护。所以在这天,这些少男少女,都要从下午六点起,在自己的寝室供祭床母,供品要有鸡酒油饭,并烧床母衣(木刻衣服图案之金纸),以拜谢床母保护幼儿。

       拜床母的时间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拜床母”是台湾七夕的习俗之一。每个家庭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