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喜团
欢喜团也叫糖油果子欢喜团四川成都一带清明节有以糯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人醉脚盆。”
2、清明草粑粑
清明草粑粑在宜宾的东、南片区,清明草粑粑的做法大同小异,但所用清明草的部位却大不相同。宜宾市区是分界线,以东用的是清明草的嫩叶,做出来的粑粑是绿色的;以西是用黄黄的花,做出来的粑粑是黄色的。而我,综合了东、西两大片的做法,叶子和花各用一半,颜色虽然绿中带黄,但香味和其他两种差不多。
其实这草草粑,光有清明草是出不来那个香味的,还有其中的野苦藠、腊肉,一个都不能少。清明草本身的气味不香,跟“清香”二字沾不上边,我在做的时候特意闻过,有一股很腥涩的味道,可奇怪的是,一加入野苦藠,涩味立马变成了诱人的香味。再有就是腊肉,这腊肉、野苦藠、清明草混合后的味道简直绝了,如果这三种材料缺了任中一种,那这个这粑粑就没啥吃头了,你也就别叫它“草草粑”了。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