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清明节 > 正文

闽南清明节风俗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7日 来源:网络

闽南清明节风俗有:吃春饼、包清明果、祭祖扫墓

泉州首次办“嫩饼莱”──红萝卜丝、绿豆芽、荷仁豆丝、豆腐条炒蒜,糖炒浒苔,花生末等的合莱。嫩饼,又叫薄饼,实际上就是春饼

油菜花

在泉州方言中,“春”与“剩”音相谐,是个吉祥的字眼。吃春饼,表示“年年有剩余”。这种合莱,正是唐宋诗所说的:“青蒿黄韭簇春盘”。这恐怕是唐宋饮食文化的遗风。

在泉州乡下农家,应节的食品是包“清明果”。清明果有两种:一是糯米粉皮,麦馅。一是地瓜干粉皮,豆沙馅。为满足春季农作物收成尝新的欲求,“城肥”(人粪尿)是包给乡下农家的。“城肥”主称立约的农户为“相知”。到了清明节前,“相知”会挑清明果送给“城肥”主。泉俗戏称为“炮弹攻入城”。礼尚往来,“城肥”主还以“米粉丝”,泉俗为“盾牌弄出去”。

水风景

闽南清明节的扫墓习俗

闽南侨乡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旅居海外侨胞,对家乡的清明,七月半和年兜(除夕)这三个重要节日必须汇寄家费,以资备办节日所需开支。在家中备办丰盛的五味筵碗孝敬厅中祖先神位、厝主和地基主等,而菜肴之中,必备有“润饼菜”所需的各种配料。孝敬祖先于中午在自家厅中进行,照例焚香点烛,烧金放炮,祭祀礼毕,撤去菜肴,一家人共同进餐,而主要的食谱是“润饼菜”,把各种菜肴一齐倒入锅中拌和加热,然后摊开薄饼,抹上辣酱及加入浒苔、花生末及菜肴,然后人手一卷,双手捧起,细嚼慢咽,别有风味。

吃完“润饼菜”,一家人除老病及婴孩外,都一齐参加扫墓,各家各户,都准备了果合、香、金纸、烛、鞭炮和一大叠五色纸钱,此外是朱漆红颜料。原来所用朱漆,因原料难取,现均用红色漆代用,同时带了毛笔,一家人浩浩荡荡,往坟地土进发。

植物风景之花草

到了墓地,先用锄头把墓地周围杂草锄净,清理墓埕。于是一家人分别动手,有人用红笔把墓牌石上的祖宗名号描红,有的焚香点烛,摆上果合,而小孩最喜欢在墓上献纸钱。所谓纸钱,是用薄的色油光纸裁成宽约四寸,长约六寸的纸页,然后用波纹状的钢錾在中间錾出三四行波纹状的曲线,小孩一张张往墓上压,五色斑斓的纸钱,使人远远看去宛如盛开的花朵,使平时荒凉的坟山,突然红绿纷披,平添一片艳丽景象。

献纸事毕,儿孙们便在祖先墓前跪拜行礼,既尽子孙孝道,也祈求祖先保庇今后平安如意。

侨乡深沪清明节有哭墓之俗,妇女们衣着素洁,伏在坟头边哭边诉,凄楚动人,甚至有一定的节奏及和谐的音调,是特色独具的风俗。

献纸、跪拜及哭墓诸事既毕,即烧金纸和燃放鞭炮,热烈的鞭炮声响彻整个坟山,扫墓的人群踏着暮色,一群群一阵阵回家而来。

虽说清明节期间是十日前八日后,但一般都争取在当日扫墓,即使在外地者也尽量赶回家乡来扫墓。而城镇中,因近来清明节不放假,所以只得在清明节的期间于星期日才去扫墓。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