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前的重要祭祀节气是寒食节,寒食节和清明节一样,不仅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都是祭祀节日。
众所周知,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是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节点,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度)时便是清明节气,于每年的公历的4月5日前后。而寒食节的时间则是根据冬至的时间来决定,在冬至后的105天便是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的一二日。和其他的节日不同,寒食节是我国唯一一个以饮食来命名的传统节日。
尽管寒食节和清明节一样,都是祭祀节日,但是寒食节的起源,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介子推是晋国的大臣,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长期流亡在其他国家,在这期间介子推一直不离不弃伴随在重耳左右,甚至还将自己大腿的肉割下来给重耳吃。中耳励精图治,成为了一代名君“晋文公”。但是此时的介子推并没有向晋文公讨要功名,而是带上自己的老母亲归隐于绵山中,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和自己相见,便下令放火烧山,但没曾想介子推却坚决不下山,最后和自己的母亲一起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便将介子推去世的这一天定为“禁火节”,意思是在这一天举国上下都不能烧火,人们只能提前准备好足够的食物,在这一天以吃冷食来度日,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改为“寒食节”。
从春秋时期时期到现在,寒食节已经有2600多年的历史,由于各国的历史不同,寒食节的时间也不同,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一月、三日和二日、五日、七日的说法,直到后来才变成现在的一天。寒食节的饮食也主要以冷食为主,比如在寒食节期间人们要吃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等等。清明节吃寒食,既是后人对介子推的怀念,还代表着对忠诚、廉洁等行为的赞许。
寒食节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忠臣介子推,习俗为禁烟吃寒食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从禁烟寒食逐步演变为拜扫祭祖为主,再加上和清明节的时间和习俗大致相同,所以现在很多人会将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有很少人知道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寒食节。一些老人则会将寒食节和清明节统称为“清明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