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腊八节 > 正文

清朝时期是怎么过腊八节的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2日 来源:网络

腊八就是进入了春节的序曲,历朝历代都很重视腊八,尤其在清代,除了吃还会玩。

玩法一:冰戏(冰嬉)

冰戏也称冰嬉,它本是生活在严寒地区的满族先世喜闻乐见的冬季体育活动,在清代被规定为军训练习项目之一,统称为“跑冰”。不过时间一长,军事训练的色彩逐渐淡薄,冰上项目的游艺性慢慢突现出来。

按照清代规制,皇帝校阅冰戏的地点在“西苑太液池”,时间经常被安排在腊月初一到腊月初八这几天,以烘托喜悦的年关氛围。受阅的兵士动辄数百人。受邀观赏冰戏的,除后妃、王公大臣外,还有蒙古、朝鲜、琉球、暹罗等外藩使臣和部落首领,场面之宏大可见一斑。

冰戏的项目主要有三种:抢等、抢毬、转龙射毬

抢等

“抢等”类似于现在的速度滑冰,即在同等距离内,参赛人员同时出发,以到达终点的先后区分一二等,分别给予奖赏。

抢毬(球)

抢毬”有点儿“冰上篮球”的味道,参与兵士分为红黄两队,穿着特质的带有铁齿的冰鞋在冰面共抢一球,抢毬的参赛队伍不止两队,“要进行竞技,完整的一轮比赛大约要进行四到六场比拼,可以持续一天。

转龙射毬

转龙射毬”项目更像是花样滑冰,是一种将滑冰和射箭合二为一的冰上项目。前后近200人的队伍按照一定的路线盘旋曲折滑行于冰上,宛如游龙一般。在皇帝御座的附近还会安置专门的“旗门”,旗门上下各设一毬,当持弓矢的兵士靠近旗门时依次发箭射中者有赏。

后来,北京人到了腊八前后都会约上三五好友到后海公园冰戏。

玩法二:皇帝发红包

清代的皇帝们选择在这个时节以亲笔书写的福字作为春节“红包”,分发给那些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们。这在封建王朝可比真金白银吸引人呀!在腊月“开笔赐福”的习惯始于康熙皇帝,并被雍正皇帝所沿袭,最终于乾隆年间渐成定例。据传,后世帝王“书福”时所用的毛笔,便是康熙皇帝的传世之物,这只笔的笔端镌有“赐福苍生”四字,用来写福字的纸张也都是绘有金云龙的宫绢,华丽异常。

康熙年间,每年只有十几个人能够“抢”到,这份由皇帝亲自发放的“红包”。

雍正时,赏赐范围扩大到外地督抚。受赏名单一旦确定,会有专人负责通知到本人,并在“赐福”这天齐集殿外,皇帝每写一张,便引一人至御案前“叩首恭受”。不能亲自到场的,则派专人递送,并且会额外加赏一分鹿肉,以取“福禄”双全的彩头。

据说到了乾隆时期,"凡内廷王公大皆遍赐之”,果然是极度自(shao)信(bao)。

既然是"凡内廷王公大皆遍赐之”,数量之大可见一斑,要求皇帝在一天之内写完难免有点强人所难,因此实际上赐福字的活动是贯穿于整个腊月的。乾隆,果然很闲啊!

对于臣子们而言,能够得到皇帝亲笔书写的福字当然被认为是一种殊荣,乾隆年间在朝为官三十一年的尚书王际华,便曾因得到过24张福字而将家中的中堂命名为“二十四福堂”,得意至极,溢于言表。想来一方福字,皇帝所耗费的也无非是些笔、墨、绢纸,却能给天下人一种君臣间“有福同享”的和合意境,确实是一件既经济又风雅的事情。这种玩法,果然高招。

玩法三:皇家赐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是必须的,清朝皇室也要喝,但喝的大气,喝的奢华,清代皇室腊八煮粥供佛,有一个“指定单位”—雍和宫。

一碗名副其实的“皇家腊八粥”主料为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煮熟后还要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瓤、松子、白糖、红糖、葡萄干等点缀一番,货真价实不说,还兼具了一等的卖相。不过,仅此一项的花费,每年都在十万两白银上下(约等于现在的1千万人民币),奢华之外,令人唏嘘。清朝的贪污腐败,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