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进入五月,全世界三大语系佛教陆续进入了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圣诞的节日氛围之中。2643年前的一天,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经典记载,佛陀降生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沐浴。悉达多太子诞生不久,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因此,佛陀圆寂后,广大佛教徒每年都会在佛诞日举行浴佛、献花、献果、供斋、供舍利、听经、诵经、放生、作公益慈善、演戏等等纪念活动。因各国历法的变化或传承的不同,汉传佛教以中国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名为“浴佛节”,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以五月月圆日(即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陀诞辰、成道、涅槃日,分别名为卫塞节和萨嘎达瓦节。卫塞节是巴利文的音译,意思是月圆日。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第三次大会上,定五月月圆日为“世界佛陀日”。
1999年,在各国佛教徒的推动下,联合国正式认定纪念佛陀的卫塞节为国际节日,被冠以“联合国卫塞节”。为了既尊重我国的历史传统,又体现佛法的庄严性和一致性,我国各大寺院除了仍以农历四月初八为佛诞日外,自1990年起,增加每年公历五月月圆日为佛陀吉祥日。
由于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两千五百多年来,各语系佛教徒纪念佛陀的形式可谓异彩纷呈,形成了具有浓郁民俗色彩的节日、庙会、佛教嘉年华,已成为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