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少数民族节日 > 正文

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28日 来源:网络

东兰县隘洞、长乐乡一带壮族传统节日。分别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日举行。届时,各村的小伙子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方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节日意义

水族人民世世代代酷爱铜鼓,并视为权力、财富和图腾崇拜的象征。有人说,水族山乡是“铜鼓王国”,这话当然有点夸张和浪漫色彩,但仅就三都水族自治县与都匀市毗邻的3个水族乡,至今仍保存和使用400多面古代铜鼓,几乎每个自然村寨或家族都有一两面铜鼓,这不能不令人惊叹。1999年春夏之交,迎着旭日,我们一行数人驱车前行,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崎岖山道,便到达都匀与三都两县市交界的陈蒙山垭口,水家一年一度庄重典雅、欢快活泼的铜鼓节的主会场,就设在这峰峦耸翠、松林茂密的山间的确良一块空旷的草坪上。

节日来历

相传,古时候,居住在龙江下游的一支水族先民,被迫迁居到都匀陈蒙山上下,开荒种地,繁衍生息。但这里山高路险,森林茂密,野兽出没。先民中有12个兄弟,为了不让官兵发现,分居在12个山垭口(又叫12翁,如翁奇、翁降、翁布等等),平时各自耕田劳作,有事就敲击铜鼓传呼。在一次战斗中,陈蒙山垭口的鼓手不幸牺牲了,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因此,每年在他逝世的这天,12翁的寨老都带上自己的铜鼓,带领自己的家族会集到陈蒙山垭口的草坪上,举行祭祀庆典,这就是铜鼓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