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塔吉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塔吉克”是民族自称,意为“王冠”。那么这个特别的民族有什么样的节日?今天日历网小编就和大家说说塔吉克族。
肖公巴哈尔节
塔吉克语的意思是“迎春”,又叫“诺鲁孜节” 、乞脱乞迪尔爱脱,是塔吉克族的春节,塔吉克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一个与生产劳动结合最紧密的节日,是一个独具风情与魅力的节日。在每年夏历春分这一天,一般在公历的3月21日。
肖公巴哈尔节是一个节日套节日的春节,中间套有“祖吾尔节”、“铁合木祖瓦提斯节”。开始的肖公巴哈尔节,相当于一些民族的诺劳孜节,以欢庆为主。所不同的是,节日这天,全村人要推举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带领男人们挨家挨户地去拜节。
节日前,塔吉克族人民都要将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意思是要将一冬天所积的污垢都清除干净。然后在屋里的墙上画一些花纹,上面撒上面粉表示祝福。
节日当天早晨,家里的男孩子牵毛驴或牛在屋子里转一圈,主人给毛驴喂块馕,在它的背上撒些面粉,然后,把驴牵到屋外,把屋外的东西搬回家里。
跟着,大伙推选的“肖工”带领大家去各家各户拜年。每到一户,肖公便代表众人向主人恭喜祝福,说“恭贺新年”。主人致谢:“但愿如此”,拿出面粉,洒在肖公和来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后,主人款待大家。这时,按照习俗,肖公亲手将主人捧出的大馕掰成块状,念一句“比斯米拉”(以真主的名义),自己先吃一块,然后,众人进食。此外,各家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和犁,喂给牲畜吃。各村还要举行赛马,刁羊、歌舞活动。
节日为期三天(节期通常为两天)。妇女不拜节,只是留在家里招待客人。而媳妇们在节日期间要带上节日油馕,给父母拜年,相当于汉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
塔吉克族的春节,没有传说,没有神话,更无宗教色彩,有的只是农业生产与相互激励。这在各个民族的节日中,是独具特色的。
皮里克节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皮里克”节即是其中之一。“皮里克”意即“灯”或“灯蕊”,因为是整个节日的中心内容,故亦称“灯节”。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8月(巴拉提)14、15两日,所以又有“巴罗提节”(即8月节)之称。这是我国塔吉克族独有的节日。
祖吾尔节
“祖吾尔”在塔吉克语中是“引水”的意思,这个节日属于农事节日。塔吉克人聚居的地区帕米尔高原春季化冻比较晚,降水稀少,他们的农牧业无法依靠雨水来灌溉,只能在每年一度的早春,砸开冰块,引水入渠,灌溉播种。而破冰引水,决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而,祖吾尔节,是在集体破冰引水中形成的。
节日前,全村人要去河岸两边,往冰层上撒土,促使冰层融化。每家还要烤制三个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工地。放在家里的,是为劳动回家来不及做饭所备。
节日这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修渠、破冰、引水劳动。目前,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带领,而是公推一位有威望的人带领。
引水入渠后,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跪在地上共同祈祷,共同分食各自带来的大型烧馕,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孩子们则相互撩水嬉戏。 接着,男人们跃上马背,赛马、刁羊,一片欢腾!最后人们还要举行叼羊、赛马等传统的游艺活动,庆祝引水节。
古尔邦节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故“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在肉孜节后的七十天举行。节前,塔吉克人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屋内墙边撒一些白面粉,还要准备各种各样得节日食物。节日当天早晨,塔吉克族的成年男子都要用清清的山泉水沐浴,然后穿上节日盛装,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大“会礼”,并相互拜节。节日期间,家境稍好一点的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骆驼,招待前来拜节的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
肉孜节
也叫“开斋节”,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两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封斋的天数为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斋期满后,节日的凌晨,教徒聚集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塔吉克人也过肉孜节,也相互拜节,但不封斋,故他们对这一节日不是十分重视。
播种节
塔吉克语叫“台哈莫孜瓦斯特”,意为“播种”。因而,这个节实际上是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每年在春播的头一天举行。
节日前,家家都要烤馕,做一种将大麦碾碎与干酪粒一起煮熟的饭,名叫“代力亚”。节日这一天,全村人聚集田野,祝贺春播开始,各家各户都带一点麦子放在一起,公众推选一位全村尊敬的长辈来撒种。这时被推举的长者喜笑颜开,口中念念有词,拎着种子一把把地向田间早已等待在那里的人群身上撒去,大家抻着衣襟,笑声哗然,望种子撒落处簇拥着,以此表示祝贺。撒完了种子,由一人牵着一头膘肥体壮的耕牛到地里象征性地犁几下,并撒几把麦种表示开播。然后给耕牛喂些形如犁铧、犁套之类的面食,表示对耕牛的尉劳。再请有福气的老婆婆,坐于地的中间,男主人象征性地围其转圈翻地。意为一家劳作,大家帮忙。因而,在春播期间,村里互助协作,气氛融洽。这正是因为生存条件艰苦,非协作难以生存的写照。
据说在旧社会的播种节,那些生活贫困、缺乏种籽的人们,这一天全家出动去接种籽以解燃眉之急,现在的撒种与接种不过是一种仪式而已。塔吉克人的播种节,家家户户相互拜节,客人出门时,主人要在门前洒水相送,表示为你浇田、愿你丰收。这与一些民族泼水绝交之意大相径庭。喂牛时,要将饲料捏成牛和农具状。主人象征性地在口袋里装点种子,请有经验的老农向田里撒种;撒种时,还要烧一点烟火。这应是其先民信奉拜火教时的遗风。
塔吉克人在播种节后,种上青稞、碗豆、小麦等耐寒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