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教师节 > 正文

上了这么多年学,今天才知道教师节的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7日 来源:网络

上了这么多年学,今天才知道教师节的历史渊源无论你仍在校园,还是已投身于社会中,成长路上定有这样举足轻重的人:他们对顽皮捣蛋的你谆谆善诱,耐心为你解答学习的困惑,鼓励生活上遇到困扰的你,一丝不苟帮助论文漏洞频出的你,如父母般嘱咐将要离校的你……他们就是教师!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在我们的传统历史上,师道的尊严,自三代开始,就与“君”、“亲”并行。所谓“作之君,作之亲。”同时也便要“作之师”的。自东周以后,有孔子的精神和人格的感召,“万世师表”的典范,和“尊师重道”的观念,便与“君道”分途而截然独立。但与“亲”道仍然是互相呼应。

秦、汉以后的“传经”和重视师承的风气,虽然渐已趋向狭小而发生流弊,但这种优良传统精神的存在,依然有其特殊的价值。

魏、晋南北朝之间,师道渐趋隳堕,但因新兴佛教重视师承的作风,以及政治体制上确立了王者尊师的礼仪。“师道”为尊的精神,又走向一个新的境界。

到了中唐以后,韩愈写了一篇《师说》与《原道》,为“尊师重道”和重视师儒的风气,又添了一番新的景象。由于儒、佛两家学风的影响,到了宋代,理学兴起,撮取《礼记》和“丛林制度”的精神,新的“尊师重道”的面目,便从此确立。

自明、清以后,各阶层社会重视“师道”的观念,普遍流行。过去许多家庭的中堂,供奉了一个宗教式的牌位,上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也便由此而兴。所谓“一日从师,终身为父。”乃至尊重“一字之师”的美德,也便为大家所乐道。

1931年5月,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发起,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

1939年,国民党政府1939年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将教师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合并一起。

9月10日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八次会议正式通过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并决定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如今,我国教师节已走过31年历史。

第32个教师节,感谢恩师,人生路上,是他们带来启蒙第一课;奋斗途中,是他们送上温暖的话语。教师节到了,记得给敬爱的老师打个电话,送上一份爱的礼物!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