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寒衣节 > 正文

寒衣节为什么祭祖,寒衣节祭祖须知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6日 来源:网络

寒衣节为什么祭祖

农历十月为孟冬,古人认为,十月初一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为免先人们在幽冥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衣物,连带着慰藉一下孤魂野鬼。十月初一烧寒衣,既寄托着对故人的怀念,也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寒衣节为什么祭祖,寒衣节祭祖须知

寒衣节祭祖须知

寒衣节祭祖跟中元节祭祖基本相同,主要分为坟地祭祀,遥祭,供奉牌位。唯一不同的是,送寒衣可以焚化一些纸的衣服祭祀先祖。

在烧的时候一定要慢,让火烧完,不要拿棍子乱去戳,乱挑,再加上烧的时间我们也要等着火着完,连这个明火暗火都成了灰了你再走,为了杜绝产生火灾。这是唯一跟中元节祭祀有区别的地方。

无论是哪一种祭祀方式,切记要怀着一颗恭敬感恩的心。

墓地祭祀注意事项

在这里,首先要郑重的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让别人代哭代祭,这样是不可取的!

寒衣节祭祀,我们要注意的就是:

第一,服装,不要穿大红大绿。你要记着这是去祭祖,不是参加什么社交活动去了。

第二,在墓地里面不要大吼小叫,一定要严肃。

第三,在点香、点蜡、烧纸、供水果、供糕点的过程中,以及供完以后的注意事项。

如何烧香?

第一根香:礼请历代祖先前来享祭。为什么呢?你是来祭他的,摆上水果、摆上糕点就要点香,“礼请历代祖先前来享祭。”请你上面的什么曾祖父曾曾祖父,我们不知道的,礼请他们一块来。

第二根香:礼请墓主,或者是你爷爷或是你奶奶,爷爷奶奶前来享祭。

第三根香:礼请当方城隍、土地前来享祭。

这是在墓地就要说享祭这个话。

烧完纸、烧完香、供完水果、磕完头以后,墓地上面供的水果糕点不要扔在墓地上,不然浪费了,这个叫不惜福。把那糕点可以两个手指掐一点下来,洒在纸灰上就可以。要有香蕉、苹果也是,抠一点洒那儿就行了,不要全部扔在墓地。

供香的礼仪

供完香以后一定要跪着,不跪不足以报恩。因为我们的来处是什么呀?就是祖先。

所以现在很多人上坟,怕把裤子跪脏了,没事啊,去坟地可以穿一个不值钱的裤子嘛!是祭祖去了还是炫富呢?穿那么好干啥?所以,我们改正一下,可以穿一些不值钱的裤子,脏了就脏了,回家洗洗,现在都全自动洗衣机也不费什么事。

还是要跪,一定要跪,这个下跪是非常好的。要不我说裤子脏了好洗,心脏了就是忘恩负义了,难洗呀!裤子脏了没事,心脏了非常可怕。

烧纸的注意事项

烧纸时,要非常恭敬地开始烧纸,心里想着祖宗所有的恩德。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把坟地周边的杂草,一些污秽的东西清理干净,就等于给祖先打扫卫生。

烧纸千万不要着急拿棍挑,千万不要挑!一定不要挑!要一张一张烧,你别着急嘛!我们烧一张纸,念一句太乙救苦天尊最好。你烧一张纸,念一句太乙救苦天尊,你点一下头,就代表磕一下头,这样恭敬心就全有了,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这叫什么呀?续火添香。烧纸就是续火,那火不要断,这叫添香。

纸衣服选择

女款纸衣服上的图案以凤为主。

男款纸衣服上的图案以龙为主。

现代款纸衣服如西服风衣等也可以选择。

供奉水果的注意事项

祭祀供奉五种水果,一定要供五种水果。

我们人啊和五是非常有缘的,我们都知道我们身体看五官,我们的手指头是五个,脚趾头也是五个,我们有五脏,我们外在有五方,妳看东南西北中是不是,我们古人讲的,我们人需要的是五福,最后一福就是寿寝。

就是去世的时候非常安详,妳看我们大家和五是非常有缘分的,所以我们经常讲五福临门,包括孔老夫子讲的五伦,妳看都是与五有关系,所以我们供五种水果。

实在不方便那一种也行,那实在不方便,我觉得挺方便的。那五种很简单,不要买多香蕉买一根也行,苹果一个总行吧,凑齐五个不就行了,是不是?我们知道苹果代表的平安吉祥,香蕉代表着招财,葡萄桔子,所以我们可以备五种水果,所以千万不要偷懒,尽量备够五种。

反正我们一年,是不是,去一下,真花不了多少钱,再说我们供完之后可以拿回家吃嘛,一样不会浪费的啊,这也是个心意。

不能供奉的几种水果:供梨、栗子、柿子和石榴。这几种水果,都不要供奉。

切记备糕点,水果代表的阴,糕点代表的阳。我们祭祖的时间里面,一定还是要落这个阴阳,祭祖一般要备的就是这两样,给祖先上坟千万不要祭肉。

点蜡烛的作用

蜡烛叫什么呀?蜡烛叫灯,也为阳,点蜡烛后,子孙不容易上当受骗。为什么呀?他前途是一片光明。需要注意的是:去世三年之前是白色的蜡烛,去世三年之后是红色的蜡烛。蜡烛使用完毕,可以熄灭带回家以供下次使用。

给祖先点蜡烛,实际是给我们自己点蜡烛,你以为给祖先点呢!蜡烛代表着光明,在道教也称为光明啊!这个供蜡,功德是非常大的,让子孙走任何路都不会偏,不会走到黑道上面去,不会走到邪道上面去,不会走到违法乱纪违背伦理道德上面去,这叫什么呀?明道啊,这是明道呀!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