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寒衣节 > 正文

寒衣节是什么节?起源于周代的“十月朝”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0日 来源:网络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俗称:“十月朝”,是继“清明”、“中元”以后的又一“鬼节”。

亦称“十月朔”。在农历十月初一日。秦代统一中国后,改以建亥之月为首,夏历的十月一日相当于秦之元旦。宋代于立冬日外,更重视此节。本《诗经。豳风。七月》:“九月授衣”之义,朝廷在此日有赐衣之制,士民祭扫祖先坟茔,多烧纸剪冥衣,故明清时又称“烧衣节”。北方天寒,以此日始用炉火,称“开炉”。

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叫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但和清明节、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亡者的纪念。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