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可以提前烧纸,一般不要提前超过两三天,在寒衣节这一天烧最好,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再烧,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纸钱要烧干净:虽说现在祭祖不提倡烧纸钱,但架不住根深蒂固的传统丧俗,尤其在农村及偏远的山区,寒衣节烧纸钱、烧寒衣成了人们祭祖的主要方式。不过在烧纸钱、烧寒衣的过程中,家属要留意是否将寒衣、纸钱烧尽(民间说法就是烧透)。传统习俗认为,纸钱、寒衣烧不尽,逝者在阴世就收不到子女送的寒衣及“钱财”,因此为逝者烧寒衣、纸钱时务必确保烧干净。
送寒衣的时间:民间祭祖的时间,有“早清明、晚十月一”之说。“早清明”是说清明节祭祖的日期可以提前,一般提前一周左右,这样既避免了祭扫高峰带来的交通拥堵,又遵循了传统“早清明”的祭祖习俗。
再次、送寒衣的人选:寒衣节一般是子女为逝去的父母烧纸钱、烧寒衣。如果是丧偶的一方为逝者送寒衣(多为带孙辈的中老年人),建议不要带小孩子前往墓地。之所以不建议带孩子去墓地,一方面孩子年龄小容易受到惊吓;另一方面寒衣时节天气转凉,孩子容易受寒气侵袭而着凉。此外,孕妇、来例假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人也不建议去墓地参与送寒衣活动。
关于坟墓修缮:寒衣节祭祖时如遇到祖坟出现进水、塌陷或损毁的情况,建议在寒衣节当日对坟墓进行修缮,避免逝去的亲人遭受风吹雨淋之苦。尤其今年夏汛、秋汛时期雨水比较大,不少地方的房屋、坟墓等建筑遭到了严重的损毁,建议及时修缮损毁的坟墓,让故去的亲人安心度过寒冷的冬天。
部分地区送寒衣的习俗,是在亲人去世的第三个十月一才送寒衣的。亲人辞世后的前两个十月一,只前往殡仪馆或墓地烧纸上供,而不送寒衣。习俗认为亲人辞世时身上穿了几套衣服,足够三年穿用的。所以,第三个十月一开始每年都要给先人送寒衣。
送寒衣的方法一般有:在纸上彩印服装样子、用五彩纸剪裁成衣服的形状、用五彩纸折叠成衣服的样子等等,还有在纸上印刷成花布的图案,成卷的(像一匹布)烧掉,认为这样就是给先人送去寒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