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春节 > 春节的习俗 > 正文

新疆过春节的习俗 新疆过年风俗介绍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0日 来源:网络

新疆过春节的习俗

新疆的春节与汉民族的春节不同。汉民族的春节是在农历一年的一月一日,而新疆哈萨克、柯尔克孜、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的春节是在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禾草喷绿的时候,时间在每年三月二十一日前后春分节开始,到清明节结束,称为“诺鲁若孜”。从时间和景色上看,新疆的春节更贴合“春天的节日”这个名称。哈密维吾尔农民的祭青苗仪式是发展与保留得最完整、最富文化气息的春节庆典活动。

还在冰天雪地的时候,村里品德高尚、家景富裕的人家就应村民之请用麦粒育出一盘青苗。在春分节这天,村民们请出这盘青苗,载歌载舞、牵着肥羊在村街上巡游,庆祝春天的到来。

青苗传递到另一家供养,这一家的主人郑重地迎接青苗,精心侍养,村里德高望重者向主人与前来送青苗的村民祝福,大家唱歌跳舞祝贺。

大家围坐在柳园之中举行歌舞娱乐活动。春姑娘坐在寓意着四季轮回的木制大车轱辘上,由四个小伙子抬着,踏着音乐的节拍边行边舞,绕场一周,由德高望重者揭去盖头,春姑娘走入人群。

清明节这天,大家选出一位纯洁漂亮的小姑娘做春姑娘。大家将柳条抽去枝骨做成柳叶冠戴在春姑娘头上,同样戴着叶冠的小男孩抬着春姑娘向人们祝福,人们向春姑娘献上杏花和桃花。

带有表演性质的歌舞娱乐开始。桌台舞是有着悠久历史的高难度舞蹈,牵马舞是一种道具舞,通过为新娘牵马的过程,表现农村中的爱情生活,十分生动形象、风趣幽默。

歌舞娱乐活动的高潮是大家一起跳起欢快热烈的麦西热甫(集体舞)。

在大家热热闹闹庆祝春天到来的时候,一部分人要到水渠边,将那盘青苗撒进渠水里,再来到田边,象征性地往田里撒一些麦种。而一群主妇们则在树林中架起大锅为大家煮春节饭。

春节饭是用麦、玉米、青稞等谷物煮成的五谷八宝饭,盛于馕上大家同食,以此祈求和祝愿当年五谷丰登、生活美满。

不过传统春节的民族

川南滇北的彝族就不过传统春节,起码没那么重视,他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年,不过这个时代春节的味道渐渐淡了,少数民族的特色传统节日似乎也在渐渐消退。

凉山彝族新年是彝族民间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时机。一般在每年的11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由当地通晓天文历法而德高望众的德古推算决定,除猪、龙、牛、鸡、蛇日不宜定为年节外,其余日子均可。如果过年之时有人去世,以后也应避免择定此日。

新年一般庆祝三天 第一天是“库什”,这天天还未亮各家各户就起来,男的在家清扫祖宗灵位,洗涮敬奉祖灵的餐具,磨刀,宰杀过年鸡,妇女们争相汲水,做荞饼。荞饼和鸡肉煮熟后,用木碗装好鸡头和两块腿肉、三个荞饼再敬祖灵。杀猪,猪杀死后,男主人便拿出烟和酒招待前来帮忙的人,女人和小孩就开始用蕨草烧烤褪毛。男人们到其他人家帮忙杀猪。

第二天孩子们到郊外野炊 彝语叫“窝系拉古格”的祝平安的活动,然后尽情的游玩。第二、三天每天早晚都要敬奉祖灵,女人在家里做冻肉、装香肠,男的外出串门拜年,唱过年欢歌。年歌辞意大体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唱如何热情迎接祖宗灵魂来到人间欢聚,二是颂主人家艰辛准备年货,三是说过年欢歌歌词的来源,四是祝祖灵保佑子孙清静平安人财两旺。他们唱到谁家,谁家便热情款待,极尽欢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