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故乡有哪些传统的习俗是其它地方见不到的?
一年一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过新年,在迎接除夕到来前,不论是从外地回家团聚,或者正在家中迎旧布新期待家族的团圆,在你心中肯定有份清单列表或美好的计划来添置哪些物品来和亲爱的家人一起过年,来谈谈在春节假期中我们可以哪些准备必不可少的物品过个好年!
大致罗列了一下,大概有十项,有的也许和各位看官家乡的一样,不过,谁让咱大天朝幅员辽阔呢,形似,内容应该有变化的。主要记录一些儿时的记忆,现在想起来还特备好玩,哎呀呀,开锅开锅!!!
一、开心点心——糖瓜。
腊月二十三,吃糖瓜。为虾米要吃糖瓜捏?这有个讲究。相传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庭汇报述职,这个天庭呢,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所在的地方,云霄殿,南天门,太上老君和他的炼丹炉,二郎神和他的狗狗,四大天王什么的,都在这里啦。额,你问我灶王爷是谁?看了下度娘: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这个灶王爷虽然也是道教里边的神,但他不是封神榜里边封的,所以封神榜里面找不见。扯了这么多,跟吃糖瓜嘛关系?看官别急嘛,灶王爷号称是一家之主,民以食为天,灶王爷么就是管家里吃穿的嘛,在百姓心目中所以权力很大的嘛,老人家要上天庭做报告了嘛,如果惹他老人家不高兴,或是老人家听到你家人讲不好听的话,让天庭知道就完蛋了嘛。所以就用黏黏的糖瓜粘住大家的嘴巴,别瞎说话,此外,糖瓜好甜的,所谓甜言蜜语,多说好话,让灶王爷开开心心的上天庭,多给家里说好话,期望在神灵的庇佑下来年家里有个好生活。这就是吃糖瓜的由来。你家有灶王爷吗?有呀!在哪?锅灶在哪这老人家就在哪。一般的农村家庭就在锅灶旁边,有灶王爷的神位,还有香案。来张玉照,大家感受一下。
二、蒸花糕。
估计天朝大部地区在年前都有蒸馍馍的习俗吧,不过俺们这是蒸花糕。这个花糕主要是用小麦粉做馍,然后在馍上嵌入大枣,然后在蒸笼里铺上高粱叶或是芦苇叶,把花馍放上去蒸出来。视觉上看起来特别喜人,吃起来自有一股清香,还有枣的香甜。这个当然八月十五中秋的时候也是要蒸的,主要是用来敬神的。记得小时候老妈心灵手巧,远近闻名,蒸的花馍出来自是形神俱佳,有些邻村的跑过来参观,或是去庙里敬神遇见的时候,免不了一番赞叹。还有一种叫花馍。最有名的花馍叫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因花式各样而命名为花馍。其实花糕跟花馍是两个种族,根本不是一类,而且做的时令也不一样,只是现在人们对于节令的模糊,物质的丰富,以及商业化的发展,花馍和花糕也一起做了。记的小时候,白面还是自己种麦子,打好麦子然后再去村里的磨坊磨出面粉,那会的面粉根本不可能有现在面粉这么白,蒸出来的馍馍都是黑不溜秋的,卖相难看,但是嚼起来特别有麦香味。扯远了,接着说花馍。花馍我也是长大离家后才听说的名字,俺们老家也有,叫面人,跟你们在北京看的面人绝对不一样,俺们这是山西面人!而山西面人属忻州为最。但是这个忻州面人吧,有点影响河勒个蟹,但却是一段历史,我只给大家讲讲。忻州位处五岳之一的恒山南麓,是中国古代防御少数名族入侵的战略要地。忻州恒山上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北宋杨家将杨延昭北击匈奴,威震三关,指的就是这三关。交代这个历史背景是想说,这个地方自古就是金戈铁马,战乱不断的地方,当地虽倚靠天险,文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历来被欺压,几多流离也是免不了的。好了,交代完了,接着说花馍。农历七月十五,忻州民间有着蒸“面人”的习俗。相传,这种习俗开始于元代末年,为什么是元朝呢?据说人们用互赠“面人”传递信号,至今,民间有着“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据说,当时被人家伦理道德欺辱了个遍,还形成了一种法律制度,塞外边境的民风自古彪悍,所以就流传了这么一出。写到这我突然想到,我们县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诗词歌赋在当地始终比较繁荣,可是民风从古至今铁血彪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然而,七月十五的面塑样式繁多,有牛、羊、猪、兔、猫、鸡、鸭、娃和花卉、瓜果。还有寓含幸福、吉祥、爱情的鸳鸯、孔雀、狮、虎、鹿等动物造型。十五过后,几乎家家墙上都挂着一串串面塑。我记的小时候,老妈真的是心灵手巧,一到节令就给我捏面人,各种面人有大有小,还用各种颜料画上,活灵活现。还要用柳枝穿起来,挂到天花板上逗我看,面人很快就风干了,能放好长时间。还有,忻州一带,在婚娶之日,男女两家都蒸很多大“喜馍”。这些大“喜馍”,要摆在桌子上供人们欣赏、品尝。喜馍有多大?额,一个大概有五到十斤面吧,我小时候抱起来有点吃力。与此同时,还要蒸大“花糕”,有的地方习惯用十来斤面粉捏一个“花糕”。这种花糕,以面作圆底盘,卷条边缘为纹,铺一层红枣,上面再加上一层比第一层略小的带花边的面盘,上面捏上“鱼钻莲”的浮塑,蒸熟后加色点染,供人们欣赏和食用,也可作为礼品馈赠。
先看看花糕吧!
下面是花馍,我叫他面人,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实物更具冲击力!下面是花馍,我叫他面人,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实物更具冲击力!
跟你们家乡的一样吗?好了,花糕就简绍到这。跟你们家乡的一样吗?好了,花糕就简绍到这。
三、洒扫庭院,贴春联,架旺火。
这三个活动一般在除夕那天进行。我小时候老家在农村,有大瓦房,房前是庭院,庭院里有两架葡萄树,还有桃树,梨树,小果树,杏树,李子树,额,还有盆栽的无花果树,我小时候吃的玩的端的是丰富多彩。庭院有两进。外庭养猪还种了一些金针菜,内庭养了若干只鸡。以上。到了年关的时候,在我老爷爷(偶爸爸滴爷爷)的指挥下,我和我爸先从村里的井里把水绞上来,用担仗挑回家,其实我就是一个跟屁虫。然后用水坝庭院里里外外洒一遍,然后再用大扫帚把庭院收拾干净,把垃圾倒到村子外边。之所以简绍这个活动,是因为我老爷爷健在时十分有威望,村里婚丧嫁娶都要请我老爷爷做总领,而且我老爷爷面慈心善,村里的庙也是我老爷爷管理,有人想要求签,或是小孩考学想求得保佑,然后我老爷爷就打开庙门,供大家祭拜。所以老爷爷一直很尊重传统,而且他也懂这些门道。事关洒扫,所以老爷爷格外重视,知道现在家里还有这个传统,如果我回家早的话,我就代替我老爹洒扫一番。
贴春联。自不必说,大家都要贴的。老家不是内外庭院么,外庭的大门十分古老高大,所以老爹每年都要请写毛笔字写的好的人来写,而且因为大门甚大,写的对联也很巨大,贴的时候需要用很大很重的梯子来贴。
架旺火。之所以用架这个词,是因为,我家的旺火不能直接在地上放着,而是有一个叫旺火架的东东。旺火架是木制的,大类于宜家的桌子:
只是,旺火架只有四个腿,没有板,上下用跟腿差不多的木头连着,架旺火的时候,先在架子上放四块土坯,横竖的放好。土坯是啥?让你看看,就看一下哦:(我小时候这个土坯有个专有名词,叫基,有特制的模具和夯打工具,这个又可以开篇帖子了,点赞多了俺再扒。)只是,旺火架只有四个腿,没有板,上下用跟腿差不多的木头连着,架旺火的时候,先在架子上放四块土坯,横竖的放好。土坯是啥?让你看看,就看一下哦:(我小时候这个土坯有个专有名词,叫基,有特制的模具和夯打工具,这个又可以开篇帖子了,点赞多了俺再扒。)
旺火是用碳块一块一块磊起来的。架旺火是有讲究的,旺火要搭成圆锥型,最下面的一层四个方向都要有口子,方便点火和气流流通,内部是空心的,里面有软材,用于引火,还有硬材,用于持续燃烧以便于点着碳。难点在于,1、碳块是不规则形状,磊起来不容易;2、磊好的旺火在燃烧过程中万万不能倒掉,旺火旺火,顾名思义就是兴旺红火的意思,烧着烧着给倒了,那您说,明年您还想好好过不?所以说吧,这是挺考验人的。我见过有人堆出来的旺火歪歪扭扭,像一坨粑粑。。。对了,旺火最上面要立一块类似与长方形的块碳,上贴红纸,用毛笔写上:旺气冲天。。。旺火是用碳块一块一块磊起来的。架旺火是有讲究的,旺火要搭成圆锥型,最下面的一层四个方向都要有口子,方便点火和气流流通,内部是空心的,里面有软材,用于引火,还有硬材,用于持续燃烧以便于点着碳。难点在于,1、碳块是不规则形状,磊起来不容易;2、磊好的旺火在燃烧过程中万万不能倒掉,旺火旺火,顾名思义就是兴旺红火的意思,烧着烧着给倒了,那您说,明年您还想好好过不?所以说吧,这是挺考验人的。我见过有人堆出来的旺火歪歪扭扭,像一坨粑粑。。。对了,旺火最上面要立一块类似与长方形的块碳,上贴红纸,用毛笔写上:旺气冲天。。。
感受一下:
原始的:
现代的。说实话,那种用蜂窝煤搭建的旺火我向来是很厌恶的,根本没有碳旺火那种气势和感觉,现在更发明了电子旺火,我靠,这不骗人嘛!!!
好了,旺火搭起来了,那么点旺火正儿八经叫什么?什么时辰点?且听下回分解。。。好了,旺火搭起来了,那么点旺火正儿八经叫什么?什么时辰点?且听下回分解。。。
四、发旺火
大年初一的旺火。这篇有点长,要讲的东西很多。
请注意,发旺火这三个字。
先说这个名字。旺火,在民间主要作用是接神。相传,各路神仙在发旺火的时候会从天庭返回人间,进行新的一年的履职。神,在民间一直是高洁神圣的存在,有好多时候大家是谨小慎微的,是避讳的,最起码留给我的印象是这样。所以神返回人间的时候,作为低一等级的人会以各种盛大的场面来迎接这个时刻的到来,以赢得神的欢心。旺火、鞭炮、烧纸、檀香、酒,贡品,跪拜等应用而生(用鞭炮把年吓跑,那是另一个传说了)。如果你从小在水泥森林中长大,感觉类似这样的祭祀不能说迂腐吧可能有些格格不入,但是,西游记有一出给我的印象很深:话说,凤仙郡太守生气时误推倒祭祀玉皇大帝的贡桌,不料恰好玉皇此时正准备享用此桌贡品,没吃到贡品的玉皇转眼却见到贡品被狗吃了,于是怀恨在心的玉皇下令不给凤仙郡下雨,并设置'三事',声称鸡食米净,狗吃面光,灯烧锁断,才可下雨。后来在赤脚大仙的指点下,孙悟空劝服凤仙郡守率领全郡百姓以全民向善的名义,家家焚香,户户敬天,才得以了断三事,普降甘霖。之所以留给我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天庭直接降罪到百姓的故事,其故事的开始,过程,结束,直到现在有与中国民间的思维十分契合,很难讲到底是谁影响了谁。所以,在农村,在以前,屋外漆黑一片,没有任何光,伸手不见五指,绝不夸张!唯有光才能给人以胆量和希望,所以,旺火给人的这种巨大的吸引力希望给神具有同样的魅力。旺火旺与不旺在民众看来完全可以代表未来的运气,旺火烧的越旺,代表明年的运气越旺,人们就越高兴,所以“发”这个字很关键。我小时候估计还没上小学,老爹带上我到院子里发旺火,点着了之后,爷俩拼命用扇子扇,让旺火烧的越来越旺,这时老爹就会大声问,发了没有?我喘着气大声的说,发了!这样的对话要进行好几次,那种寒风,烟味,耳畔的鞭炮,所有的视觉,味觉,触觉,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十分难忘的感觉,此生也难以忘记。但是,现在老爹早不跟我玩这个游戏了,只能有时候神游一下,汗!
旺火在几点发?大伙估计都会说十二点!其实这是城市里为了过年,在二分之一子时定的一个时间,来源已不可考,但是在俺们那是不一样的,虽说地理上讲仅隔了不到200公里。发旺火的时间,我们村子里总是有一个老者会用周易以及老黄历,以天干地支来推演发旺火的时辰,因为根据不同年份的推演,得出神返回人间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是靠推演,不是一成不变的十二点。
旺火在几点发?大伙估计都会说十二点!其实这是城市里为了过年,在二分之一子时定的一个时间,来源已不可考,但是在俺们那是不一样的,虽说地理上讲仅隔了不到200公里。发旺火的时间,我们村子里总是有一个老者会用周易以及老黄历,以天干地支来推演发旺火的时辰,因为根据不同年份的推演,得出神返回人间的时间,所以这个时间是靠推演,不是一成不变的十二点。
发完旺火就是放鞭炮,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每年老爹都会给我买好多的花炮,各种各样,钻天猴就不必讲了,有一种名叫闪光雷的花炮,可以抓在手里放的,超级好玩。放完鞭炮就摆上香案,放好贡菜,焚香,敬纸,表达人心和希望。
回了家之后,老妈已经给准备好了红糖水,用小白瓷碗盛着,白底浓色,好看又好喝。这个红糖水是必须要喝的,必须是红糖。这一切之后,有一下几条:1、水不能落到地下;2、不能在洒扫地面;3、不能动针、剪子;4、大年初一只能吃素食;5、正月初五之前,生米不能下锅;6、逢九的人,初一不见任何除家庭成员以外的人。哒哒,发旺火就这样。
剩下的时间可以睡觉,可以继续找小伙伴玩,等到天明,就穿上新衣服,神气的跑到各位叔叔伯伯家里去拜年,拜年的时候可以吃各种各样的糖果,瓜子,花生,最重要的,可以领到压岁钱。要压岁钱干吗?买鞭炮!!!哼!
五、初二发旺火
有同学要问了,发旺火已经写过了!是滴,但是呢,咱们已经来到了大年初二。初二也是要发旺火滴!
初二的旺火跟初一的不一样。材料不一样,发的时间不一样,接的神也不一样,别晕,接着往下看。
大年初二是财神从天庭返回人间的时候,财神嘛,管银子的嘛,很厉害的。财与柴想通,所以迎接这位神仙的是柴旺火。所谓柴旺火是用木柴堆砌起来的一种旺火,高高的竖立起来。
发的时间呢,是在凌晨六点,天刚蒙蒙亮,开始发旺火,放鞭炮等等。
顺便说说财神,中国有好几个财神。封神榜里面将比干和赵公明封为财神,其中比干是公认的文财神。而在民间公认的财神是关帝爷,是武财神。其它,诸如端木赐(子贡:儒商之祖)、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晋商),等等,不一而足。
财神大家最喜闻乐见了。
六、接喜神
这个喜神在中国的地位一直很高,主要是这位爷与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喜神是汉族传统五行学说的一个用词,出现在八字命理系统和奇门遁甲系统中,八字命理学上的术语, “喜用神”即“喜神”与“用神”的合称。八字,即把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分作四柱,每柱配有一天干和地支,合共八字。八字不同的排列,包含不同的阴阳五行信息,构成各种不同的八字命局。命局中有“不及”和“太过”等情况,称作“病”,而“用神”正是针对不同的“病”所下的“药”。“喜神”则是对“用神”能够起到生扶作用的阴阳五行元素。
奇门遁甲中,按照每日天干不同找出喜神的方位,顺应这个方位出门远行,赌博游戏是有利的。当然这都是一家之说,应该客观对待。
在封神榜里面,喜神这一职位分配给了纣王,也许大家都认为纣王酒池肉林欢喜了一辈子,所以最后给他封了个喜神,继续欢喜吧。
接喜神的时辰每年是不一样的,每一天都有喜神,但是最好的时辰一般只有一个,没接喜神是不准到村外的亲戚家走动的,所以,每年村里的老者会慢慢的推演,算好日期,时辰,还有一个关键的是方位,比如东南,西北什么的。接喜神的时候,一般是一个族姓的人,互相通知好,几点开始出门,从哪个方位走。先在大门口洒上三道草木灰,焚上三柱香,响上三个二踢脚,若干小鞭炮,敬上几张黄纸,然后按照方位,走道荒郊野外,照准方位开始迎接。注意的是,接完喜神转身的时候,有向左转回和向右转回。这个左转和右转,分别代表一个生门,一个死门,切不可转错!迷信与否不知道,我见过后果。巧合?但愿吧!
而且迎喜神吧,家里的车和比较主要的牲畜都是要出去迎的。放羊的羊倌会赶羊出去,放牛的牛倌会赶牛出去,反正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