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 | 祭灶爷 |
腊月二十四 | 扫房子 |
腊月二十五 | 推磨做豆腐 |
腊月二十六 | 杀猪割年肉 |
腊月二十七 | 宰年鸡、赶大集 |
腊月二十八 | 打糕蒸馍贴花 |
腊月二十九 | 上坟祭祖 |
大年三十 | 看春晚、抢红包 |
小年到除夕每天干什么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这一天,大家都开始祭灶,祭灶又称“送灶”或“辞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到了除夕夜,把“灶神”再接回来。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扫尘之日,全家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磨豆腐是古老的汉族手工技艺。从腊月二十五开始,家家户户的厨房便开始忙碌起来。过去人们在这一天都讲究推磨做豆腐、买豆腐、炸豆腐。豆腐与“头富”音相似,被人们寄予了新年“富贵”希望。如今这种习俗传承下来,豆腐也就成了节日餐桌上备受青睐的食品。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采购。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这一天除了要发面以外,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腊月三十除夕夜,晚上熬一宿。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