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小年 > 正文

过小年的由来和传说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3日 来源:网络

据说,古代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兄弟俩,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画师。哥哥拿手的活是盘锅台,东街请,西坊邀,都夸奖他垒灶手艺高。年长月久出了名,方圆千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

说来张灶王也怪,不管到谁家垒灶,如遇别人家有纠纷,他爱管闲事。遇上吵闹的媳妇他要劝,遇上凶婆婆他也要说,好像是个老长辈。以后,左邻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正好是腊月二十三日深夜。张灶王一去世,张家可乱了套,原来张灶王是一家之主,家里事都听他吩咐,现在大哥离开人间,弟弟只会诗书绘画,虽已花甲,但从未管过家务。几房儿媳妇都吵着要分家,画师被搅得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有天,他终于想出个好点。

就在腊月二十三日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祭日,深夜,画师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说是大哥显灵了。他将儿子媳妇全家老小引到厨房,只见黑漆漆的灶壁上,飘动着的烛光若隐若现显出张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惊呆了。画师说:“我寝时梦见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素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在闹分家,很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来惩罚你们。”儿女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惊恐不已,立即跪地连连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从此后,经常吵闹的叔伯兄弟和媳妇们再也不敢撒泼,全家平安相处,老少安宁度日。这事给街坊邻友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都赶来张家打探虚实。其实,腊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画师预先绘制的。他是假借大哥显灵来镇吓儿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灵验。所以当乡邻来找画师探听情况时,他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舍。如些一来,沿乡流传,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岁月流逝就形成了腊月二十三给灶王爷上供、祈求合家平安的习俗。祭灶风俗流传后,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它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过小年的风俗习惯

祭灶神 吃灶糖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民间生活中的第一位。旧时每年小年,家家户户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来代替旧的:约莫16开纸张大小,上部绘一座宫殿,书“广德宫”,中间为神像,像下有五个小孩捧铜钱、元宝,寓意“五子登科”“招财进宝”,左右联为“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 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还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清水、料豆、秣草等。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祭灶风俗由来已久。《礼记·月令》云:“祀灶之礼,设主于灶径。”灶径即灶边承器之物,以土为之者。那时祀守被列为五祀之一。《战国策·赵策》云:“复涤侦谓卫君日:臣尝梦见灶君,”唐罗隐送灶诗亦有“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的名句。在两千多年前已有祭灶之礼,且历代相沿成习。

人们心目中最早灶神的职权由灶火渐渐演化成为天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乃一家之长。有了他,人们在做什么事之前就都得祷告一翻,好事不用说了,坏事别说要告诉灶神,就连他自己都说不过去,还怎么敢跟灶王爷说出口呢?这样,无疑就会大大地减少社会犯罪的恶行,从这个角度来看,灶王爷对维护社会治安和防止犯罪还有其巨大的贡献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的祭灶活动越来越少,习俗多留在了乡村。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

扫尘土 剪窗花 写春联

“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扫尘土时,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扫尘土习俗与灶神也有关系。灶神是住在灶经堂里的,灶经堂就建在烟囱边,一年的烟熏火燎,里面到处是烟煤。趁着腊月廿三,灶神上天,人们就把灶经堂打扫干净,等到灶神大年三十回来,看到灶经堂里面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还贴上自己的新画像,自然十分高兴。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春节时,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神灵前、大门上、井口、牲畜圈、面粮仓、树上,处处需要贴春联,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小年老北京请“灶王马儿”

今年的二月六号是阴历腊月二十三,老北京讲究这天过小年儿。特别是穷人家的孩子们,因为平常吃不着什么。从过小年这天开始每家都准备过年的东西了。

首先说祭灶。北京的俗曲儿《门神灶》里唱到: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当中摆上一张桌,两边配上两碟糖。黑土干草一碗水,炉内焚上一股香。当家的过来忙赞祝(那)灶王爷就降(了)吉祥。它描写了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时的情景。而每年这时都有卖灶王码儿的,那时不能说买,得说请。请灶王爷!

到纸店,文具店里都有印好了的灶王爷,财神爷,门对儿(对联儿)横批等,在请灶王码儿时就捎带着把财神爷,对联,和横批都买回来了。对联也有请人现写的。全院的人都买好了大红纸,裁好了等着,然后请个私塾先生来写。私塾先生给全院写完了对联横批,全院还要请先生吃一顿。那时灶王爷都是贴在神龛上。如果是双人的,则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并肩坐在桌后,背面有匹马,左右分别印有日,月二字,桌前面还有一犬一鸡,以取“犬守夜”“鸡司晨”之意。这种灶王码儿叫双座灶王马儿;若只有灶王像而没有灶王奶奶。这叫“独坐灶王马儿”。

究其原因是:卖灶王爷的店铺里没有女眷,不能卖带灶王奶奶的灶王像,那这家的灶王爷也得打光棍儿啦!值得一提的是那上面也印有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用的内容,比如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天干地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