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小年 > 正文

小年:大家都是怎么过的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3日 来源:网络

“民以食为天”,首先要看的当然是小年大家都在吃什么。“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的谣谚由来已久,灶君老爷暂且不管,可这“糖瓜”却是都要吃的,就连大文豪鲁迅也不能免俗,他在《庚子送灶即事》一诗中说自己在小年这天也备上了“只鸡胶牙糖”。胶牙糖就是糖瓜,又称关东糖、大块糖,实同名不同,都是用麦芽和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大约从宋朝开始,人们就用一种名为“胶牙饧”的灶糖祭灶,说是为了让灶神上天后能说些甜言蜜语,或是黏住灶神的齿牙,让他不能说坏话。从那以后,糖瓜便成为小年必不可少的重要角色。

另外,民间还有“送行饺子迎风面”、“好吃不过饺子”的说法,小年也要吃饺子,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它好吃,另一方面它还有“更岁交子”的美好寓意。一说,饺子出现于春秋时期;还有说,饺子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当时被他用来治疗病人耳朵上生的冻疮,所以又叫“娇耳”,后来又被称为“月牙馄饨”、“偃月形馄饨”、“角子”、“扁食”等。

俗话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因此,小年又被称为“扫尘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有新春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同音,扫“尘”即扫“陈”,因而,这项最普通不过的劳动便带有了辞旧迎新、除陈布新的美好寓意。东汉时人薛勤还曾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话,在此时看来,仿佛更有意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除了房前屋后,我们的“身体发肤”也要干净一番。小年也是“年”,过年必备的爆竹、春联等喜庆之物当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此时起,一应年货都应该陆续“入彀”了。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我们还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浮杯只合诗中尽,思路偏宜悟境宽”,这是杜甫对过去的反思;“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这是文天祥对未来的追问。唐初诗人刘希夷的那句不无悲观的千古名句——“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今天不妨换个角度予以“正能量”来解读:预示着旧的一年即将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小年,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总结过去、畅想未来的契机,回味无穷的糖瓜和饺子,乐在其中的扫尘和清洁,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努力让每天都过得不同、过得有滋有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