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除夕 > 正文

除夕和春节哪个重要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6日 来源:网络

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除夕是腊月三十或二十九,过年是从除夕一直到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还有种说法是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直到出正月,也就是说要从前一年农历腊月初八,一直过到来年一月三十,才叫过年。

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春节俗称“年节”,古称“元旦”。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二月二龙抬头”为收尾。由于春节与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

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

除夕和春节哪个重要

为什么除夕不是法定节假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1949年12月23日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明确规定春节期间的法定节假日为“夏历正月初一日,初二日,初三日”。除夕不属于法假日。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一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三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除夕仍不属于法定假日。

但是,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第二次修订,首次将除夕纳入春节法定假日,即:春节,放假三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所以,从2008年起,除夕属于法定假日。

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进行了第三次修订,明确: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与初一、初二、初三)。至此,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仅实行了六年,自2014年起,除夕不再属于法定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