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勤于除尘”重大意义的深入理解,已将腊月除尘(音同陈,意同邋遢),大大提早到送灶神的前一日。
灶神爷是最挑剔环境卫生的,特别在他主管厨房灶台周围的辖领地。若灶神爷看了满意,他就会到天宫说好话,带给人间一年平安。所以,人们意图把污秽、“穷气”、“衰气”提前洗掉,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
习俗介绍
“年廿八,洗邋遢”是广东人的传统习俗之一。粤语此句中还有另外的含义,意即洗邋遢还要将一切厄运、霉气统统随污糟垃圾扫出门。
“邋遢”可以理解为污秽、肮脏的意思。“洗邋遢”即打扫卫生。到了这一天,广东人会全家出动,把家里从头到尾打扫一遍。按照民间的说法,“洗邋遢”能把“厄运”“霉气”扫出门,过新年时人们就可以享受簇新的环境,沐浴在吉祥的氛围中。洗柚叶热水澡,去一年污秽之气,除旧布新,贴好挥春,焕然一新喜迎春。
习俗来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据说它的起源一直可以追朔到商周时期的“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吕览法》:“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
《秘奥造宅经》:“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
《清嘉录》:“腊将残,择宪书(指历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古代的女子到了十六岁就算是成人,这时候的女孩子懂得了爱美,知道了穿衣打扮,不再象孩童时期那样衣着邋遢,不修边幅。意思就是十六岁的时候再也不能像小孩子一样了,做人做事都应该像个大人一样,相当于现在的成人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