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为“送穷日”,在这一天人们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民间认为春节期间不倒垃圾,否则就倒了“福气”,但是,垃圾多了难免影响卫生,所以到初六这一天,人们要进行大扫除,把垃圾倒出去,通过倒垃圾来送穷。
《岁时广记·人日》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在北京等地,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各地民间的“送穷”时间、方法虽然有些大同小异,但都普遍反映了人们希望送走旧日的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心理。
开市
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正月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有的人家在初六开市前,找一个“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妇人)来到各屋转一下,嘴里说吉庆话,如“开市大吉、吉庆有余、事事平安,多赚银子多赚钱,金子银子赚一炕”等。等到“开市”以后,所有春节禁忌即告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邻里也可恢复串门交往。
打扫
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要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中国民间信仰普遍认为厕神即紫姑神,正月初六客家人挹肥之后拜祭紫姑,祈祷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