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的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民间俗称“鬼节”!
在我国古代,中元,除夕,清明,重阳并称为四大祭祀节。同时中元节与上巳节,清明节,寒衣节称为四大“鬼节”。据古书记载,中元节是融合儒释道三家精神,是我国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成“三元”。在道教文化中,有天官,地官,水官,而三官的生日分别是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这三天恰好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据说,每逢每年的七月十五,地官会来到人间为人赦罪,所以七月十五也是人们消灾的节日。据民间传说,这天“地宫”会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阳间的人们会焚烧衣服,纸钱,摆好酒肉,以慰在人世间游玩得“鬼魂野鬼”,并祈求家人全年顺利安康。所以,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鬼节”。
那么,中元节是怎么来的呢
在古时人们非常重视夏秋之交,所以每当秋收之后,人们就会举行庆贺丰收的习俗,按照当时的惯例,要用当年的新米祭祀祖先,并告知丰收之喜。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缅怀先人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中元节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您知道关于中元节的习俗吗
1、放河灯,在《燕京岁时记》中就记载了古人在这天放河灯的习俗。上元节和中元节,其实在民间都有放河灯的习俗,只不过上元节是在陆地上放河灯,而中元节是在水面上放河灯。前者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好运,后者则是为生灵照亮来世的路。
2、祈求丰收,一般来说中元节都是在立秋之后,而秋天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所以中元节又有祈求五谷丰登的习俗。
3、做面塑,在很多地方有中元节做面塑的活动,这天人们要做很多的花馍,送给自家人。代表小辈孝敬长辈,寓意儿孙满堂。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