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要告别春天,来迎接夏天的到来,而人们却在习惯上都把立夏当成是温度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当然这个节气也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时节。
立夏的起源是在什么时候?
在战国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239年"立夏"就已经确立了,在就寓意着季节在转化,一年四季中的夏季开始的时候。
立夏的气温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一天的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就是夏季得开始,“立夏”前后,真正进入夏季的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在这个时候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立夏雨水的特点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